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研究生培养方案与专业课程

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新媒体艺术理论基础,具有实验精神,服务于当代艺术创作、艺术教育教学领域,掌握跨媒介语言、适应跨行业领域、具备跨文化视野,具有从事新媒体艺术创作实践及理论研究的高素质综合型艺术人才。

 

专业课程

1.《当代摄影现状》,课时:20学时,学分:1,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介绍:

本课程讲授图片摄影作为一种主流的信息传播途径和重要的视觉艺术表达手段的现状和特点。

课程主要内容:

从摄影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地位开始认识。通过阅读和分析大量国内外现当代摄影作品,来形成属于自己的当代摄影艺术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能够对当代的摄影作品有鉴赏和批判的能力,并且能将技术与艺术修养完好的呈现在后面的摄影创作课程中。

参考书目:

1. [美]苏珊•桑塔格 著《论摄影》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年

2.顾铮 著《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

3..[法]巴尔特 著《明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

2.《图像当代性研究》课时:40学时,学分:2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介绍:图像建构了人类社会的可视历史,图像中浓缩了人类社会在不同时期、地域、文化的全息场域信息,图像不仅仅是世界的呈现,很大程度上它就是唯一可见的世界。在建构图像的每一次缘起中,也就都包裹着远大于图像本身的全息信息团,简称之为每个的图像的当代性。由此建构的图像史才可以实实在在撑起人类思想与意识的实证。

• 图像是每个时空性、在地性融合个体经验的图示化的外衣。

• 每个时空的图像都反映着某一特定时空人类存在的“当代性”。

• 图像当代性研究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的多维诠释特征。

课程教学方式及主要内容:

分七个讲题讲解、分析,结合与同学的互动讨论。

与2年级的影视图像语言课相对,那一期的学习分析材料着重在程序化、成熟的甚至是经典作品,短时空语境中讨论语法解构的稳定态表达。高年级这一期的图像课程的分析说明材料则大多使用平常广泛传播的“大众”图像,以此说明图像以全息信息团的方式存在德普遍道理。

教学内容纲要:

(1)身体(课时5)死亡—认知—世界—图像

(2)身份(课时10)社群—仪式—身份—文化;东西差异—地理—文化—组织—历史;

(3)场域 (课时10)大历史—近现代化—神本到人本—性与政治—资本全球—技术革命—人与非人;诠释—权力—空间—人;古典宗教(维度)与意识形态(时空);

(4)科技 (课时5)资本到技术—超意识形态时代;技术从功能延伸到意义诠释

(5)时间 (课时5)死亡—时间—行动;控制或感应,进入或迂回;生命经验的承载物

(6)语言 (课时10)可见与在场;文字与图像;向上或向下,觉悟或传播,消隐或呈现,解构或建构,超验或经验;语言、思维与真实;语言逻辑到世界秩序

(7)精神性(课时5-10)超越与维度,高维与低维;可言与不言;选择的意志力;自由意志?;二元的边界地带;尺度与真实;时间与参与;幻觉、真实与概念;艺术在哪里?

思考与作业:

• 分为多个小作业(课堂、课外)

• 以及一个大作业:[妈.国]

• 小作业用于帮助学生扩展思考:

*人生年鉴(记忆与创造)

*手能触碰的500件事物(如何从物理上通往无限)经验(感知即是无限)

*自己与母亲的连接物(物质作为精神的客体)连接(如何生成信仰)

*附身符:随身携带的图像物(圣物叙事的产生)选择(如何产生意义)

*国家在哪里?(观念共同体)

*贾樟柯电影中的图像风景(影像建构世界观)再观察(反转意识形态的尝试)

案例选择(姜文与李安:符号与叙事的交织体)

*奥运会开幕式与球迷狂欢(国家、集会与时代精神)仪式的形成(行动作为图像)

3.《当代艺术的主题》学时:20学时,学分:1,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课程介绍:当代艺术是一个融合了形形色色的风格、技巧、选材、主题、形式、目的和审美传统的广阔舞台。传统的课程一般是围绕创作媒介的种类(如绘画、雕塑、摄影等等)展开,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艺术家倾向于以观念为创作主导,而大量采用多种媒介相融合的手段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因此单纯以媒介来划分作品显得力不从心。该课程从艺术作品的主题入手,通过探讨主要艺术媒介的典型例子,倡导跨学科的方法,对当代艺术的主题进行广泛的考察,包含主题介绍、艺术史线索和影响的回顾,对艺术家如何在具体作品中回应和表达的各个层面的分析,让学生思考艺术创造的方式、实践和原因。

课程主要内容:

(1)当代艺术的主题内容介绍和分析。

(2)学生的自我创作线索梳理与课程讨论。

(3)尝试以某一主题为核心的方案创作。

4.《当代艺术摄影创作》学时:40 学分:2

课程名称:当代艺术摄影创作(研究生一年级上期)

课程介绍:

作为具有强大运用功能的视觉媒介,摄影的创造性和艺术表达功能也同样极其丰富。如何深刻地理解照片与现实之间的复杂关系,将摄影的记录性与创作者的观念表达灵活有机的结合,是本课程的重点。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能够对当代的艺术作品有专业的鉴赏和批判能力,并且能将技术与艺术修养较好的呈现在主题性的摄影创作项目中。让学生能够在当代艺术语境下的摄影创作中,创造性地利用图像,甚至超越图像本身。

课程主要内容:

1.当代艺术摄影的概念由来及发展

2.中国“观念摄影”的特殊性

3.当代艺术摄影的主题涵盖

4.当代艺术摄影的创作方法研究

5.大师个案例分析

6.创作要点

参考书目:

1.顾铮 著《国外后现代摄影》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0年

2.周振德 著《现代主义摄影》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年

3.[美]苏珊•桑塔格 著《论摄影》 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8年

4.顾铮 著《世界当代摄影家告白》 上海文艺出版社 2009年

5.[法]巴尔特 著《明室》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1年

5.《实验影像创作》学时:40 学分:2

课程名称:实验影像创作(研究生下期)

课程介绍:

该课程是以当代艺术中的影像的多样化、“实验性”为主要讨论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在探索影像语言具有的可能性的同时用影像载体来传达艺术思想从而进行创作,并且在创作手法上具有实验性、在表达的观念和思想上有深度、有意义、有创新性。培养学生严谨、全面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思想解放、自由多样的艺术表达能力。同时也鼓励利用影像艺术与其它媒介和艺术表现手段相结合来创作作品。

课程主要内容:

1.现当代艺术语言下的实验影像

2.实验影像中材料(器材与媒介等)的运用

3.多维度思考实验影像语言

4.实验影像个案讲解

5.创作要点

参考书目:

1.王璜生编《时间测试-国际录像艺术研究展》,中央美术学院(展览手册)2016年版

2.厉震林著,《导演的律动》,上海书店出版社 2011年版

3.邱志杰,吴美纯著,《影像与后现代》,湖南美术出版社, 2002 年版

4.曹恺著,《纪录与实验: DV影像前史》,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5.谭霈生著,《戏剧本体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年版

6.创作方案写作,课时:40,学分:2,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课程内容:

(1)为什么要做创作方案;

(2)什么是创作方案,我们什么时候需要一个创作方案;

(3)在制定创作方案时我们应该提出的几个问题;

(4)创作方案的目标;

(5)创作方案的呈现;

(6)创作方案拟定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7)创作方案的格式;

(8)写作范例;

(9)案例分析:

(10)课程设置 :

(11)优秀创作方案的空间呈现

(12)方案讨论

课程介绍:

创作方案的撰写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显,西方艺术教学早已开始重视这方面的训练,国外无论职业艺术家还是艺术学院的学生在创作作品时,都很看重写创作方案,一些优秀的创作方案甚至可以直接参加一些重要展览或被藏家收藏。这几年,当代艺术在本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些优秀的艺术家也开始写创作方案,这种方式帮助他们很系统地创作自己的作品,同时也让他们在遭遇艺术创作瓶颈时能快速地转型,跳出单一的思维模式。 本课程的开设就是通过有针对性地深入分析“创作方案是什么?”,“我们为什么要写创作方案?”,“我们在方案写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这些问题,让研究生阶段的同学更系统、逻辑地来面对自己的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