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工作坊】 川美新媒体艺术系工作坊 | 田野,知识与艺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8年04月23日 11:49阅读次数:)


25B78

工作坊艺术家:石青


Workshop artist: Shi Qing

项目负责人:李川

Project leader: Li Chuan

主持人:李川

Moderator: Li Chuan 

时间:2018.4.23 - 27

Time: 23-27 April 2018

地点:(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新媒体艺术系(ZD306)


Venue: Department of New Media Art, Sichuan Academy of Fine Arts(ZD306)

C74D

《茶叶工厂》,视频静帧,45分钟,2015

Tea Factory, video for 45 minutes,2015

今天的当代艺术正面临着某种变动,双年展和博览会在数量和规模的快速增加,也掩盖不了艺术家悄然发生了的工作分化:传统的工作室艺术家面对市场和展示进行创作,最终只对审美或所谓观念的结果负责,图像化的呈现,压缩和取消掉艺术作为社会生产中的其他重要环节。事实上,今天的艺术家工作表现出了更复杂的形态,面对不断变化的语境及生产媒介的更新,艺术也在不断吸取关注其他同步发展中的文化成果和技术手段,如社会学、人类学的分析方法和田野观察,知识系统和历史学视角的运用,表演式报道和社会介入等一系列实践行动以及上述工作的总和。“艺术研究”这个早在西方60年代出现的概念,在今天依然有众说纷纭的解读,总之,不再以风格化的图像生产为前提,这种将感性实践和知识生产进行“编织”的艺术工作,称之为 “写作”或“剧场“也许更为恰当。

A9CE

石青,《二厂食堂》,个人剧场,文献,45分钟 , 2016

Shi Qing, Factory Dining Hall

 performance lecture, documents, 45 mins,2016

很显然,这些对景观化的,静态的,沉浸的展厅展示提出了挑战,更重要在于,这种工作不以审美图像为最终目的和终极价值;不断深入和“走偏“的”写作“,最终指向偏主体性质的文化重新构建。这些即使以传统展示的文献方式呈现,也是丧失其生动性为代价的。同时这些研究和写作也对观众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必须以一种新的准备,同样站在生产者角度去面对这一切。研究性的艺术并不意味着学科化或文本化,借以理性与深入的姿态进行自我反思和不断更新的同时,艺术研究同样信赖和依靠感性经验、想象力和诗化的手法。尤其要警惕现代主义以来的一种僵化”艺术研究“,这种来自博物学传统的将历史沉淀化了的编辑方式。艺术必须接回自己的传统,那些历史更加悠久的游吟,表演等形式,如何在新的算法时代重新复活,走向真正空间的,网络化的,剧场的能动。

 

1A7AB

石青 +激烈空间,《上海电影地理》拍摄现场

Shi Qing + Radical Space,<Shanghai Film Geography>Shooting site


工作坊将从作品分析,工作现场,辩论等形式,来摸索上述几个方面的初步“轮廓”:首先对田野的认识和如何观察与进入,自我学习和教育能力的培养,历史维度的视野判断,现实语境的分析批判能力,以及作为“编织”的写作和编辑等等。

 

7DFF

“腹地计划”展览现场(“茶叶工厂”部分),2015

"Hinterland Project" Exhibition site ("Tea Factory" part / 2015)

石 青 ∕ Shi Qing

现生活和工作于上海。创作呈现出跳跃性的工作方式,从装置,影像,现场表演,在地实践到近期的研究性项目,从早期的人类学仪式行为,神话原型的叙事挪用,全球化之下的游牧地理学事件和文化冲突,到集体主义下的日常生活,到艺术制度批判和空间生产关系介入。同时也参与了大量的艺术自我组织活动,如”后感性”,”联合现场”,”桃浦大楼“等,2014年与人共同建立“激烈空间”。

He currently resides and works in Shanghai. His work methods skip from installation, video, performance art, residency, to the most recent research projects that looks into early ritual behaviour of humanities, appropriation of characters in myths, the geography of nomadic event and cultural clash under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daily life under collectivism, the criticism of artistic institutions and the interference of space prod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