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专业
Undergraduate

设计学院的本科专业包括产品设计专业、工业设计专业、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工艺美术专业、设计学专业(设计史论、设计策划方向)7个本科专业。

产品设计专业前身是始建于1989年的工业设计专业,2012年根据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调整为产品设计专业。现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建设特色专业。教师团队为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两次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本专业强调“与艺术共生、重社会创新、可持续驱动”的绿色设计理念及对接国家战略与社会需求的目标导向,以科学的设计程序与方法,实现具有良好用户体验的产品设计。设计项目曾获全国美展设计类金奖,屡次斩获红点奖、iF奖、红星奖等国内外重要竞赛奖项。于2013年获得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招标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立项,并于2018年获“免于评审结项”殊荣。专业承担国家艺术基金项目、教育部研究项目等科研项目,在全国产品设计专业中具有明显的科研创作优势和办学特色。

工业设计专业于2018年开始招生,依托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特色专业,重庆市三特行动计划建设特色专业及两次获得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的办学基础,工业设计专业重点关注国家战略方针、高端应急装备设计、智能设计与社会服务,承担了解放军总装备部、教育部深空探测中心设计研究项目。工业设计与产品设计两个专业学生在三、四年级混合进入四个工作室,以专题设计、研究项目为主线展开课程教学,形成理论学习、项目研究、设计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是在1959年始建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上发展至今,2012年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更名为“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本专业扎根优秀传统,紧跟时代脉搏,以“树德育人、因材施教、立足西南、辐射全国”的培养主张,培养视觉传达领域的创新型人才,构建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的教育高地,并努力发展顺应新时代社会发展趋势的、国家及地方发展战略需要的、能跟进体验经济和服务经济时代需求变化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专业建设机制

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始建于2000年的数码图像艺术专业,2012年按照教育部专业目录更名为“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全国艺术设计融合数字技术的教育先行者。本专业依托互联网、信息化、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接国家和社会的重大需求,关注西南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以人文艺术为内核,以“数字创意产业”和“智能设计服务”为双驱动,践行“艺术设计+智能技术+产业服务”的跨界、融合、惟新,逐渐形成了多媒介与多维度的整合创新,强调科学、艺术、设计、人文的学科交叉与深度融合的专业特色,与国内外行业和学术界有着广泛的交流。

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3年开设的实用美术系印染设计专业,距今已有六十多年的历史。师资力量雄厚,办学硬件过硬,是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牌颁发的“十大时装名校”。以服饰艺术设计语言、传统与现当代服饰文化为主要教学内容。立足时尚前沿与服饰文化的研究与创新,确立了“以实践课程群提升设计成果转换”的教学理念。近年来本专业的成果和影响力在全国同类专业院校学科建设中处于领先地位,从2010年起,一直是保持中国高等时装院校专业影响力指数(FEI)排名前十名的院校,并获得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授予的“十大时装名校”称号。2016年,服饰与服装设计”专业正式获批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计划”特色专业。

工艺美术专业从1940年建校开始在中国工艺美术界就享有盛名,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在西南地区处于行业领军地位。1981年,原有工艺美术系下设漆器美术设计、染织美术设计、装潢美术设计和陶瓷美术设计等专业成为国务院首批硕士学位和学士学位授权点;2009年,工艺美术设计专业获国家级特色专业。手工艺术专业下设陶瓷、漆艺、首饰、纤维四个方向,强调美用一体的工艺观念,深耕西南传统工艺,助力传统工艺振兴;突出艺术共生观念,聚焦在地化及国际化,旨在培养以“现代工艺美术”理念为参照,以传统手工艺继承为基础,聚焦新材料、新工艺的实验与探索,具有大艺术大工艺视野及开放、多维、动态设计思维方式的“当代艺匠” ——创新性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学专业成立于1999年,设有设计历史与理论、设计策划与管理两个本科专业方向,坚持设计历史与理论并重、研究与实践结合、根植本土之“源”、顺应时代之“变”的总体思路,彰显“地域性”与“当代性”的研究特色,注重设计策划与管理、营销与传播的市场应用。作为西南地区唯一的艺术设计学本科专业,多年来培养了一批活跃在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设计策划与设计管理、设计教育领域的优秀学术人才和应用人才。艺术设计学专业积极与政府、企展开多层次渠道的合作,广泛与其它高等院校、艺术研究机构、博物馆、出版社、文化传媒公司等保持交流与合作,实现了教学科研与社会实践良性互动的人才培养和学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