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要闻
新媒体艺术系:融合、跨界,构建实验性人才培养体系
发布时间:2018年05月25日 09:05   作者:袁月、李皓   来源:党委宣传部、网络工作部    浏览:

伴随着互联网以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创作方式和传播方式深入人们生活日常,在此背景下,新媒体艺术系于2010年应运而生,2011年开始招生,设置摄影与绘画(新媒体艺术)两个本科专业。经过近7年的建设,与校内其他专业形成有效互动。2017年3月,积6年的教学实践和专业建设,新媒体艺术系获批国家教育部特设专业“实验艺术”,标志着绘画(新媒体艺术)专业也迈入新的发展时期。

新媒体艺术系以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为支点,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为依托,以西南区域传统文化为基石,率先设立并发展新媒体艺术的教学与科研,在系科发展中强调融合和跨界。

打通学科边界,多方位探索人才培养

新媒体艺术系以培养具有广泛的艺术创作能力及创造性思维品质和实验精神,掌握多种形式语言及材料媒介、掌握跨媒介语言的高素质、创新型艺术人才为目标,积极构建“244”人才培养模式,即以“综合研讨+综合创作”交融递进为教学主线,构建“专业理论+视觉语言+媒介技术+集中实践”有机融合的四大教学版块,探索“视觉转换+媒介通识+专业深化+自主实践”逐级递进的进程设计。

新媒体艺术系两个专业交叉互动频繁,在当代艺术中有着影像、装置、互动媒介、现场艺术等共同的艺术创作探索与教学的领域,同时链接学校四个一级学科:美术学、设计学、戏剧影视学与艺术学理论,因此在专业建设中强调“广基础、跨媒介”实践,强调学术储备的重要性。同时积极探索艺术独立表达立场通向社会性、公众性目标的有效途径,注重新视觉经验的研究发现与运用,体验新科学技术与传统媒介形式语言在当代艺术表达的可能性,注重中国传统文化资源在今天与未来世界文化语境中的深度开掘,多方位探索高素质、创新型艺术人才培养。

“3+”模式护航,培养技与艺综合型人才

构建“广+精”的课程体系。新媒体艺术系已开设网络、摄影、实验动画、声音、互动装置艺术等60多门跨媒介课程,通过文化史、艺术史、数字艺术的训练和实践,融合科技和艺术,使学生关注国际当代艺术前沿数字媒体的变革,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当代社会科技潮流的变革有相对完整的认识和把握。

打造“师+家”的师资团队。师资实行本校教师和外聘国内、国际专家相结合,形成一支既是教师也是艺术家的“师+家”队伍。教师配备上既重视个体实验性和开放性的凸显,又强调知识结构思想史和文化史的支撑。

开展“新+跨”的学术活动,强化国际合作,拓展学术视野。组织师生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学术前沿活动,举办五届“国际新媒体艺术论坛”,邀请威尼斯双年展、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人等国内以及国际知名的艺术家与学者参加。近三年来举办了四十多场讲座、展览与工作坊系列学术活动,进行跨文化、跨学科、跨媒介的视觉、文化、艺术创作实践。2015年邀请西班牙美术学院教授开展摄影古典工艺工作坊教学;2017年起与意大利罗马艺术大学互派教师、学生开办工作坊;启动与韩国全北道美术馆的交流与驻留计划。此外,在近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一批校外艺术实践基地,与大造科技AR实践、完美世界公司、向上设计公司、十方艺术中心DAC等社会艺术机构展开长期、广泛、深入的合作。通过个展、群展、讲座、工作坊、学术研讨会、国际艺术家驻留等形式,推动实验教学与社会现场链接。

新媒体艺术系以“3+”模式为核心,通过“引进来”“走出去”,强化国际合作,打造校外实践基地,全面培养技与艺综合型人才。

双创教育携手专业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

在关注专业教育的同时,持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近三年来新媒体艺术系学生在创新创业方面硕果累累。多名学生在校期间创立独立工作室或成立公司,如创立西服定制公司、艺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三体映画摄影工作室、摄像工作室等。学生多次获得各类创业大赛奖,创新创业事迹被被多家媒体报道,以及被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评为“奋斗-青春大学生创业就业人物事迹征集活动”典型事迹,展示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

(文:袁月、李皓;图:新媒体艺术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