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Home

冯星平的本土现代性探索研究展

前言

冯星平先生出生于1930年代,恰好身处一个思想激荡的时代背景下:大部分画家在“新旧之间”进行着个体耕耘。我很喜欢先生的一方印章“西派也应学书法”,这其间不仅折射出他自发的个人艺术主张,更映现着他艺术思想的自觉——从文化属性上而言,体现了对本民族艺术的养分汲取;从艺术关照的维度上来看,是对其所身处现实的挖掘;从艺术观念上来剖析,则是一次在中西文化融合的背景下对本土现代性的颇有意味的个人艺术实践。


基于这样的考量,我们将本次展览的核心架构立足于将冯星平先生的艺术生涯(从萌芽—个人喜好—自觉判断—影响力)置于中国本土美术现代性的探索历程中加以比较,以此廓清他的艺术探索路径和发生力量,并概括其艺术立场和形成的推动要素。具体而言策划思路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


一、跨时期的艺术历程:美术对冯星平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及在他个人自觉选择、判断并加以实践的过程是经历了中国美术本土化发展的三个重要时期:抗战后的艺术民族化、大众化,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表达,以及改革开放后的西方现代主义语言和形式的吸收,突出他在不同时期中自主的探索意识。

二、个体实践的三条道路:依据上面提到的基本判断,当我们重新梳理冯星平先生的艺术脉络与社会、美术史演进的关系时。我们发现:他在对待历史给出了不同的面向时,其判断和选择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向上:“从传统文化中提炼”、“在现实题材中践行”、“选择性的吸收西方现代主义表现形式”。

三、西南艺术现代性的驱动:有关冯星平先生个人的艺术探索,对西南美术的现代性发生和建构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最主要表现在他对青年人实验性、生命力、创造性和西南艺术生态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这种影响力在他参与的野草画会艺术活动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

四、学院教育的价值与意义:冯星平先生个人对待艺术真诚的态度、教学钻研的成果、观察艺术的方法,尤其是他独特的素描教学体系,可以说深远影响了(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绘画学科的教学脉络与学术源流。其一是1953年他毕业后留校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绘画系长时间的授课,其二是1983年被选调,参与组建美术师范科,其三是在西南地区其它院校广泛的授课。


基于以上几点,展览在结构上分为“个人自觉的现代性找寻之路”、“辐射-共振:对西南美术现代性的驱动作用”、“艺术观念的传承与开拓”三个版块。但因各种原因,遗憾的是在此次展览上呈现的冯星平先生的作品,大都集中在上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实际上,他的艺术脉络并不起步于此,也非仅仅转折在此。为此我们将冯星平先生的油画、水彩、素描、手稿、教学文献、设计图稿、篆刻作品等近300余件,依据不同的艺术轨迹和影响进行结构性划分。在一个可参照的视觉框架中,将冯星平先生的艺术自觉创新意识放置在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下来讨论,并由此延展出其对社会、时代以及高等艺术学院教育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希望能描摹出冯星平先生艺术道路中坚守自我,甚至那种倔强的鲜明气质,从而让易被忽略的个体经验在展览中显现出有温度的表达。


宁佳

返回顶部

版权所有 2020-2029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美术馆

Copyright © 2020-2029 SCFA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