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艺术机构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西南地区)”课程 | 第12讲
发布时间:2017年10月20日 17:52 作者: 浏览:


2017年度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艺术机构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

(西南地区)”

课程


 





     

第12讲 | 何桂彦

 2000年以来当代艺术 

 生存环境与发展状况

1F70




2017年10月17日下午,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艺术机构经营管理人才高级研修班(西南地区)”专题课程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美术学系505教室顺利进行。本次课程由美术学系教授何桂彦主讲,课程主题为《2000年以来当代艺术生存环境与发展状况》。


何桂彦教授主讲

《2000年以来当代艺术生存环境与发展状况》

课程现场


何桂彦老师首先回溯了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基本特征。自1993年第45届威尼斯双年展以来,中国当代艺术越来越多地亮相国际舞台。不同于1980年代呈现出的人道主义、视觉革命、文化启蒙的艺术精神,1990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随着社会转型、大众文化和消费社会的兴起,逐渐失去了自身依存的文化语境和前卫性。同时,在全球化的浪潮中,“向西方展示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西方人希望看到什么样的中国当代艺术”成了艺术家们共同考虑的问题,于是“打中国牌”、使用“中国符号”、“中国经验”成了艺术家们重要的艺术策略。“政治话语”和“文化身份”的问题,伴随着整个19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

课程现场


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面临着新的全球化语境的挑战。社会经济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与艺术相关的诸多方面,中国当代艺术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当代艺术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其叙事方式和背后的文化逻辑也相应发生改变,各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和环境。第一,双年展和策展人制度的建立。作为现代文化和艺术的生成机制,双年展和策展人制度在西方社会有着重要影响力。中国作为新兴的现代化国家,要进入全球化的文化逻辑,建立自己的双年展和策展人制度是必不可少的。由侯瀚如、清水敏男等人策划的2000年第三届上海双年展代表着中国当代艺术真正融入到国际化的潮流当中。第二,美术馆和美术馆制度的建立。美术馆有自己的策展制度、运营模式、公共教育等一系列规范,未来十年,中国还将进入“美术馆的时代”,这都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和作品的展示价值。第三,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全面市场化的时代。中国当代艺术最早的藏家是1980年代末来华旅游的外国人;到1990年代后期,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开始出现,这时的藏家主要来自香港和台湾地区;到了2000年前后,东南亚藏家和西方基金会进入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艺术市场的繁荣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密不可分,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艺术家的社会身份以及自我认同的转变。市场化在推动艺术发展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商品化的运作、符号化的泛滥、媚俗化审美趣味的流行都使得当代艺术的社会功能和价值受到损害。第四,超级画廊、艺博会、拍卖会对艺术创作的影响。今天对当代艺术的讨论始终隐含着资本的逻辑,规模庞大、体制完备的超级画廊自身构成一个强大的知识生产系统,是艺术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国家层面对当代艺术的接纳和推动。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当代艺术院、中国国家画院当代艺术研究中心、国家艺术基金的相继成立对中国当代艺术及艺术家的生存环境有着重要影响。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对当代艺术生态也有积极推动作用。第六,艺术家生活环境的变化。从圆明园到宋庄,再到798、莫干山、蓝顶艺术区等等,艺术区的发展和变迁见证了艺术家生活状态的转变。居住环境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变也会影响到艺术家的创作。


学员笔记


课程的尾声,何桂彦老师谈到2000年以来中国当代艺术作品的特征,以及未来的优秀当代艺术作品可能会出现的新特性。一名优秀的艺术经营管理从业者除了需要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外,还需要对艺术品敏锐的判断和筛选能力。通过何老师对2000年以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梳理,和对其背后的政治、经济、社会因素的深层次分析,学员们对中国当代艺术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


(美术学系:文/徐卫      图/王越)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