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装置艺术设计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城市艺术工程方向专业主干课中的重要的艺术媒介类课程。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快题练习为主,系统讲述公共装置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公共装置的互动性、艺术性、公共性语言特质;现成品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脉络;装置艺术的材料、物性、情境及场所的特质关系,装置艺术的语言手段尤其是光艺术装置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运用方法。拓展该专业方向对专业创作媒介的认知与运用。
该课程教学中,强调培养科学、严谨的学风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启发性、引导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公共装置艺术的整体把握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的(引自教学大纲)
通过装置艺术和公共装置艺术基本理论与创作方法的学习,通过公共装置艺术选题进行的实践创作练习,使学生了解公共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公共符号及日常物品、光艺术装置、环境分析、行为调查研究、经济论证、空间呈现、施工图等基本基本知识与方法,熟练掌握现成品及光艺术装置在小型公共空间的创作及设计方法。拓展学生对该专业方向专业创作媒介的认知与运用的能力。同时树立艺术贴近社会生活、引领社会生活的理念。
教学实施
教学内容
1.课程介绍、难点重点与课程安排;
2.装置艺术概念及其发展脉络;
3.现成品艺术;
4.符号学基本理论;
5.日常物像公共性和符号学意义、所指与能指;
6.公共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及范畴;
7.公共装置艺术与公共场所的关系;
8.光艺术装置和现成品艺术装置的基本技术及创作方法(重点)。
教学安排(引自教案)
第 1 周至 第 1 周 |
第一讲:公共装置艺术概论:定义、范畴、观念与形式、现状及其多元发展 优秀案例分析 |
1、课堂理论讲授 |
1、学生文献调查3—5个优秀案例(ppt提交) |
1、出勤情况、课堂纪律情况占10%; |
第 2 周至 第2 周 |
第二讲:公共装置艺术与非遗文化资源及其工艺利用 |
2、荣昌折扇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讲述荣昌折扇作为传统非物质文化资源的特性及其制作工艺 |
2、项目导入:自选荣昌折扇传统文化资源亮点进行深入调查并形成ppt分享讲演 |
2、文献报告占10%; |
第 3 周至 第3 周 |
第三讲:优秀公共装置艺术案例分享 拟定快题项目分析 快题头脑风暴 |
3、组织圆桌分享教学及风暴讨论 |
3、学生路演第一周的文献调查案例 |
3、路演及ppt内容占10% |
第 4周至 第 6 周 |
第四讲:快题制作与展览 |
4、快题创作针对性辅导,完成创作及其展览 |
4、学生在教室完成教学大纲要求的最终展览 |
4快题创作及展览效果占70% |
课程成果
学生作业
谌捷
草间弥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生的日本著名当代艺术家之一,也是将商业与艺术结合的艺术家,其塑造的波尔卡圆点符号影响力巨大,素有“波点女王”、“精神病艺术家”之称。早在儿时由于先天性精神病影响被幻觉困扰,在之后的艺术创作中多以此为源泉。在作品中常常运用张牙舞爪的花草、镜子、分裂似的细胞图形元素做创作。
小野洋子与草间弥生同时期的艺术家,作品形式包括音乐、行为艺术、装置艺术。《金梯子》作品是受林冠艺术基金会邀请所做的临时创作,梯子在洋子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因为在小野洋子看来梯子沿上朝天的攀爬有特殊的寓意,天空是包纳一切的无限,是万物之源,也是毁灭之端。当然她把梯子贴上了金箔,椅子与梯子相连接,让作品多了成个人的政治观点。
巴西艺术家Nele Azevedo巴西人Nele Azevedo雕刻了1000个人形冰雕,并将其放置在柏林的宪兵广场音乐厅的台阶上。在23摄氏度的天气下,半个小时内冰人将融化殆尽。该作品取名为“融化的人”旨在使人们意识到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的警告。
法国雕塑家阿曼,以静物堆积手法著称。《长期停车》是阿曼成熟期的作品,六十多辆汽车与两百多吨水泥浇注的立方体,艺术手法简单观点明确。
刘北立美籍华裔艺术家,艺术家利用剪刀的锋利刀刃表达出“威胁”这一境界1500把剪刀从天花板上悬落下来,刀刃指向地板,形成一片颇有声势并暗示恐惧,不安,暴力的暗云。在强制性的压迫下面进行简单的,沉默的针线活儿,这种对峙属于“以柔克刚”。对象的强烈与行动的柔和所产生的对抗和反差也形成了强大的气场,影响观众。每个访客进入都会将入口处的一块白布切下来带给艺术家,然后艺术家将这些白布缝合起来,随着时间的推进,缝合的布料越来越大,蔓延到地板上
Olafur Eliasson(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1967~),冰岛藉,生于丹麦,他的设计作品擅长于运用光、水、雾等自然元素以及镜子、探照灯等器材来创造与环境、空间、建筑融为一体的空间艺术。他的作品往往能给观者带来不同于平常的视觉和感官体验。[Your rainbow panorama]圆环的玻璃层之间插入彩色摺纸,反射出彩虹的所有色彩,参观游客可以通过整个圆环和持续变换的色彩俯瞰Arhus整个城市,如彩虹一样悬在城市与天空之间,将为前来参观的游客提供意想不到的观景体验。
Eliasson本来就善于利用天气为创作资源,又发现天气是伦敦文化那么重要的一部分,于是就决定用两百多盏路灯灯泡来做一颗大型的人造太阳。太阳的表面是一块特制的塑料板,将所有的光融合成为一体,悬挂在高达35米的涡轮机大厅中,照亮整个展场。展场中的所有东西都在这颗人造太阳的光辉下都被映照成橘黄色,带着微微的黑色阴影。借此表达艺术家对环境变化以及未来人造气候的臆想。
艾未未他说,他小时候,也就是文革那段时间,每家每户都很穷,都没啥好吃的,但是一般一把葵瓜子就能够跟邻居坐下来聊一下午的天,所以在他的记忆里,葵瓜子是一种廉价的、但是温暖的、与人相处的物件媒介但是他们就像来到海滩一样,自然地坐下,躺下,刨坑,玩耍,这种跨越文化、政治、语言的启发性、互动性,就是这个作品在我眼里成功的地方。
约瑟夫 科苏斯的《一把和三把椅子》
颜色是用来看的,这谁都知道。然而,在不久前闭幕的第三届上海艺术博览会当代艺术展上,美国“概念艺术”祖师约瑟夫·科苏斯的作品《艺术和观念一样观念》,却颠覆了这一常识,将人们引向了用阅读经验理解视觉的“歧途”。
这是由6幅另类“油画”凑成的装置艺术。黑色画布上一律的白色文字,再无多余的色彩和图像。这似乎与人们想象中的栩栩如生的颜色没什么关联,如果没太注意甚至会以为这就是上海展览中心墙壁的背景板而已。但仔细阅读画作上的文字内容,却分明看到了红、蓝、绿、黄、橙、紫。只不过,约瑟夫·科苏斯选择的呈现方式有些特殊,他将词典上对于这6种颜色的解释直接挪到画布上。比如,他对蓝的“描绘”是一种介于绿色和紫色之间的颜色,看起来类似万里无云的天空。至此,观者会心一笑——原来,颜色也可以用来阅读。
身为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的先驱,约瑟夫·科苏斯从未停止过对已有固定思维的挑战。他反对赋予某一媒介(比如油彩)特定意义,反感艺术冲击力只来自视觉效果,并试图用艺术的方式建立人与世界“非视觉”关系。最终,他找到了语言——上世纪60年代以后的40多年,他孜孜不倦地将自己对语言与艺术之间关系的探究,以装置、展览、出版物的形式展现在世人面前。
其中,颇具代表性的是他在1965年创作的《一把和三把椅子》。这个作品是由一把真实的椅子、这把椅子的照片以及从字典上摘录下来的对“椅子”这一词语的定义三部分构成,很直白地表达了对可视的形的轻视和对内在信息、观念和意蕴的重视。约瑟夫·科苏斯想要表达的核心观念是:艺术品之为艺术品,并不是它的所有构成材料之和,也不是它的美学整体性或呈现方式。椅子(实物)这一客观物体可以被摄影或者绘画再现出来,成为一种“幻象”(椅子的照片),但无论是实物的椅子还是通过艺术手段再现出来的椅子的“幻象”,都导向一个最终的概念——观念的椅子(文字对椅子的定义)。
装置艺术
Easel Art & Installations Art.
案例一:约瑟夫 ·孔苏斯(Joseph Kosuth)《一把椅子和三把椅子》1965年。
Keywords:定义 信息 意义
孔苏思认为,作品并不是真正隐射了艺术是什么,而是在表达他们所想要描述的理念——“定义里的文字提供了艺术信息”他通过系列作品《艺术理念的想法》(Art as Idea as Idea)向莱因哈特致敬。他的《一把椅子和三把椅子》同样的体现这些观点。
这个作品由一把椅子,椅子的黑白照片和字典里“椅子”定义的扩印文件组成。通常,墙上的两幅作品会被看作是支持和描述实物“椅子”的二级符号。这作品是在质疑:我们是否会满足于照片和扩印文件上展示的那把并不是真实的椅子。照片在大多数程度上能被用来证明一种事物的状态在我们眼前,它看似是一把真是椅子的形态,但是它也可能是几乎一模一样的另外一把椅子。如果是这样,它在这里关联的另一把椅子就毫无意义了。定义,命名了我们眼前的事物,告诉我们这是什么。但它也只给“真正”的椅子类家具举了一个简单的事例而已。
Beijing Design Week 2012-2014.
案例一:Public sphere ,Beijing Design Week 2012,Crystal Design Kagami Sotaro
Keywords:公共 城市家具 人际关系
在“公共家具”的定义中,“公共”与“家具” 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这个带着各种凸凹的装置,如果设置于草地,人们能够直接坐在草地上、或装置(家具)上。根据圆形的大小和所坐位置的不同,使用者可以感知到与周围人们的“距离”:选择坐在大圆里,方便与身边的人交谈;选择坐在小圆里,方便与对面的人交谈;坐在凸起的部分,则可以面朝外部。在保持设计理念不变的前提下,依据竹子的特性,通过与竹手工艺人的多次沟通,制定了采用竹结构的制作方案。最终的作品方案,是由一个三角形的单元,通过复数的组合,产生出大大小小的圆,作品的形态也由此连绵而生。这种系统,只要地面尺寸足够大,便能无限地展开。这件家具可靠、可坐,也可睡。依据圆形的大小与所坐位置的不同,人们的关系也随之变化。圆越大,其中聚集的人们的关系越疏离;圆越小,其中人们的关系则越亲密。而人若坐在未构成圆的部分,则能面朝外边。这件家具,是将椅子与桌子合二为一的公共家具。家具固然具有本身单纯的形态,而人们的使用方式则构建了人们之间新的密度关系。人们根据自己的自由意志,增加了家具使用方法的选项。“憩”这件家具,并没有要求采用单一的使用方法,正因为它的模糊的形态,人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决定对其使用的方式。这种家具与人们之间关系的构成,是互动的,也是家具所具有的公共性。设计的完成,并非存在于作品的完工之时,而是存在于人们所采用的各种各样的使用方式当中。
学生感言
学生学习感言
这个课程的开始,我们很纠结。我们在已学过的“具象造型”“抽象造型”等课程中指导如何用材料来塑造形体空间。但是装置课一下子让我们对材料的概念陌生化了。通过曾老师生动而详实的理论讲解,他从库尔贝开始到波普、贫困艺术、达达、立体主义等直到当代艺术中装置艺术的发展,我逐渐明白现成品、材料不仅只是它的功能上的所指可以利用,它的符号价值、它在我们日常生活记忆中的记忆、它的能指和它的“物性”也特别有价值。曾老师让我们放下包袱,他的示范和游戏一般的教学实践中,尤其后期的综合课题中,我们更学会了如何更结合社会现场、结合实际运用严谨而大胆的以公共装置语言开展设计了。收获非小。(刘继莹20170625)
(一)基本资料
1.新制定的课程大纲、教案
《公共装置》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公共装置(现成品与光装置艺术)
英文名称:Public Installation Art about light and Item
课程编号:61078003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艺术媒介类课)
学 分:3.5
学 时:80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属于城市艺术工程方向专业主干课中的重要的艺术媒介类课程。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快题练习为主,系统讲述公共装置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公共装置的互动性、艺术性、公共性语言特质;现成品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脉络;装置艺术的材料、物性、情境及场所的特质关系,装置艺术的语言手段尤其是光艺术装置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运用方法。拓展该专业方向对专业创作媒介的认知与运用。
该课程教学中,强调培养科学、严谨的学风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启发性、引导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公共装置艺术的整体把握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课程目的
通过装置艺术和公共装置艺术基本理论与创作方法的学习,通过公共装置艺术选题进行的实践创作练习,使学生了解公共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公共符号及日常物品、光艺术装置、环境分析、行为调查研究、经济论证、空间呈现、施工图等基本基本知识与方法,熟练掌握现成品及光艺术装置在小型公共空间的创作及设计方法。拓展学生对该专业方向专业创作媒介的认知与运用的能力。同时树立艺术贴近社会生活、引领社会生活的理念。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
教学板块 |
主要内容与要求 |
建议学时 |
理论讲授 |
教学内容: 1.课程介绍、难点重点与课程安排; 2.装置艺术概念及其发展脉络; 3.现成品艺术; 4.符号学基本理论; 5.日常物像公共性和符号学意义、所指与能指; 6.公共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及范畴; 7.公共装置艺术与公共场所的关系; 8.光艺术装置和现成品艺术装置的基本技术及创作方法(重点)。 教学要求: 教学中应特别关注学生逻辑思维的建立,同时引导学生突破专业范畴,注重在美术学和设计学学科交叉知识点的理论学习中强化知识体系的建构。 |
32 |
创作实践 |
教学内容: 1.专题及思维训练如教室现成品装置小练习等一件; 2.根据拟定的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要求,针对拟定场景的公共装置艺术设计要求,进行场所调查分析、概念设计、预算、模型制作等公共装置作品创作(推荐以现成品艺术装置或光艺术装置为主); 3.效果图表现技法及要求 4.创作逻辑推演方法及创作说明 教学要求: 在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节点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文献导读,围绕创作实践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建构,同时强化和提升学生在公共装置艺术方法工具上的熟练运用和多样化表达。 |
48 |
四、教学方法
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相结合,穿插文献导读和课题分组研讨。
五、考核方式与考核标准
本课程实行随堂作业考核。每阶段课程结束时,学生须按教学要求呈交课堂作业,并在课程结束时由学生自行布展(中英文注释),结合展览效果,结合学生平时作业由进行整体评定课程考核成绩。考核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
本课程考勤占10%;平时作业(快题练习)成绩占总分30%,最终作业(公共装置创作)考核成绩占总分60%。
其中平时和最终作业的考核标准为:观念创意(艺术性、互动性、公共性)占40%,表现语言效果占30%;作业完成度占30%。
六、教材及教学资源
(一)教材或自编讲义
城市艺术工程教研室自编《公共装置艺术》课件讲义
(二)参考书目
1.张念潮,《现成物像与艺术》,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2.深圳艺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编,《当代装置艺术》,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一版
3.孙立刚著,《现成品在装置艺术中体现的特点》,《科技视界》出版社,2014年22期
(三)其他教学资源
1、图书馆、实验室
2 相关网站推荐:
图片
网址:http://www.pinterest.com;
网址:http://huaban.com/
相关新闻
网址:http://www.kmzm.com.cn/index.php/News/view/id/1578
资讯
网址:http://art.china.cn/exclusive/
3、校外现场考察
执笔人:曾令香、王松 审核人:
2017年 05 月 01 日 2017年月日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公共装置艺术(1) 课程教案
2015 \ 2016 年度 第 2 学期
教学单位 公共艺术学院 专业 公共艺术 专业方向 公共艺术
课程 名称 |
公共装置艺术(1) |
课程 性质 |
公共课□ 专业课□ 通选课□ |
考核 方式 |
随堂作业+汇报展览考核 |
课程描述 |
本课程是公共艺术对媒介认知的重要课程。通过装置艺术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在完成针对公共场所的公共装置艺术设计选题过程中了解公共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公共符号及日常物品、环境分析、行为调查研究、经济论证、空间呈现等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由小单体空间公共装置艺术的创作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建立由微观设计思维到宏观规划思维的公共艺术设计思想,树立艺术贴近社会生活的理念,建立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依据教学大纲填写)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教室 |
教材或 参考文献 |
1、《现成物像与艺术》,张念潮,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2、曾令香自编讲义:《公共装置艺术概论》教材填名称、出版社、编著者、出版年;自编讲义填讲义名称;参考资料含在线资源、视频网站等;) |
课程重难点 及解决思路 |
重点: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观念拓展及其运用 难点:1公共装置艺术的概念梳理及其概论;2装置作为艺术媒介公共艺术及公共空间的关系;3公共装置艺术的要素(场所、情境与物性)及其创作与设计方法;4公共装置艺术与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如荣昌折扇的有效结合。 解决思路:通过理论讲授、非遗传承人进课堂讲述、文献调查与分享会、头脑风暴、快题创作等形式,学生与传承人互动,感受优秀民间文化资源的艺术魅力,及其公共装置艺术应用的广泛意义,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与当代艺术媒介结合的新思路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
自第 5周星期四、7周星期四 至 第11 周星期五 (2016 年3月15日——2017年5月5 日) |
讲课学时 |
24 |
实践学时 |
48 |
总学时 |
周数6×周学时12 = 72 学时 |
年级 2014 班级 2 人数 28 |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 课程教案
20 16 \ 20 17 年度 第 2 学期
教学单位 公共艺术专业 公共艺术 专业方向 公共艺术
课程 名称 |
公共装置艺术2 |
课程 性质 |
公共课□ 专业课□ 通选课□ |
考核 方式 |
本课程平时考勤10%;随堂作业成绩占总分30%,结课展览考核成绩占总分60% |
课程描述 |
本课程是公共艺术对媒介认知的重要课程。通过装置艺术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在完成针对公共场所的公共装置艺术设计选题过程中了解公共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公共符号及日常物品、环境分析、行为调查研究、经济论证、空间呈现等基本方法,熟练掌握商业综合体大空间公共装置艺术的创作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建立由微观设计思维到宏观规划思维的公共艺术设计思想,树立艺术贴近社会生活的理念,建立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
课前准备 |
多媒体教室、模型制作场地 |
教材或 参考文献 |
《多元互动:公共艺术创作方法研究》曾令香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making》Thomas Heatherwick Thames&Hudson; 《艺术介入空间:都会里的艺术创作》(法)格鲁著,姚孟吟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现成物像与艺术》,张念潮,湖南美术出版社,2003年版 《Studio Olafur Eliasson》 TASCHEN Gmbh; Mul edition (10 July 2012); 《Public Art (Now): Out of Time, Out of Place》Art/Books (9 Mar. 2015) 《Art and the City》I B Tauris & Co Ltd (23 Oct. 2010) |
课程重难点 及解决思路 |
重点: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中的观念拓展及其运用 难点:1公共装置艺术的概念梳理及其概论;2装置作为艺术媒介公共艺术及公共空间的关系;3公共装置艺术的要素(场所、情境与物性)及其创作与设计方法;4公共装置艺术与商业公共空间的有效结合。 解决思路:通过理论讲授、现场考察文献调查与分享会、头脑风暴、快题创作等丰富的上课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创作热情。提升学生对公共装置艺术应用的广泛意义的认识。 |
教学单位主管领导: 教研室主任: 任课教师:
周 次 |
授课内容 |
教学方法 |
作业要求 |
评分标准 |
第12周至 第13周 |
1讲授有关公共装置2的相关知识、要求与设计原理,介绍经典案例; 2选择现场,让学生根据现场做田野调查; |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田野调查 |
1商业空间田野调查报告 |
15% |
第14周至 第17周 |
3学生课堂作品制作 |
授课法、课堂讨论法、实作 |
2初步的方案呈现(第14周)+深入方案(第15周) |
15% |
第18周 |
完成整体方案、结课展览与课程小结 |
课堂练习 |
整体方案呈现(包括调查文案、策划方案、工程预算、汇报方案、硬质材料模型、60x90cm图版或影片) |
60% |
|
|
|
|
|
填写日期: 年 月 日
2.新制定的讲义文稿、PPT课件(电子档);
《公共装置艺术(1)》讲义
课程编号:13050615 适用专业及班级:2014级公共艺术
学时数:96学时 学分数:3.5学分
执笔人:曾令香 编写时间:2016年2月
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公共艺术对媒介认知的重要课程。通过装置艺术基本理论与方法的介绍,使学生在完成针对公共场所的公共装置艺术设计选题过程中了解公共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掌握运用公共符号及日常物品、环境分析、行为调查研究、经济论证、空间呈现等基本方法,熟练掌握由小单体空间公共装置艺术的创作及设计方法。培养学生建立由微观设计思维到宏观规划思维的公共艺术设计思想,树立艺术贴近社会生活的理念,建立综合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要求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快题练习为主,系统现成品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脉络,公共符号及日常物像有关的基本物理概念和与公共性的关系、与公共艺术的关系。
在教学中应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根据课程进度安排适当的快题练习题,结合公共空间的创意快题加强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课程的教学内容
《公共设施设计》课程建设实施报告
一 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
1、教学内容:本课程是公共艺术的重要专业主干课程。本课程属于城市艺术工程方向专业主干课中的重要的艺术媒介类课程。本课程以课堂讲授和快题练习为主,系统讲述公共装置的基本概念,及其与公共艺术的关系;公共装置的互动性、艺术性、公共性语言特质;现成品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和发展脉络;装置艺术的材料、物性、情境及场所的特质关系,装置艺术的语言手段尤其是光艺术装置的基本知识及基本运用方法。拓展该专业方向对专业创作媒介的认知与运用。
该课程教学中,强调培养科学、严谨的学风和积极的学习态度,注重启发性、引导性与知识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对公共装置艺术的整体把握能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中,理论讲授:1.课程介绍、难点重点与课程安排;2.装置艺术概念及其发展脉络;3.现成品艺术;4.符号学基本理论;5.日常物像公共性和符号学意义、所指与能指;6.公共装置艺术的基本理论及范畴;7.公共装置艺术与公共场所的关系;8.光艺术装置和现成品艺术装置的基本技术及创作方法(重点)。创作实践:1.专题及思维训练如教室现成品装置小练习等一件;2.根据拟定的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要求,针对拟定场景的公共装置艺术设计要求,进行场所调查分析、概念设计、预算、模型制作等公共装置作品创作(推荐以现成品艺术装置或光艺术装置为主);3.效果图表现技法及要求;4.创作逻辑推演方法及创作说明。
2、方法改革:该课程建设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设计实践相结合,穿插文献导读和课题分组研讨。在设计过程中的不同节点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题讨论、文献导读,围绕创作实践引导学生的设计思维建构,同时强化和提升学生在公共装置艺术方法工具上的熟练运用和多样化表达。通过理论讲授、文献调查与分享会、头脑风暴、快题创作等形式,互动教学,沉浸式教学、让学生了解公共装置艺术应用的广泛意义,提升学生对民族文化与当代艺术媒介结合的新思路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二 建设效果
1较完善的教学大纲一份;
2三次结课展览及作品;
3教学讲义及教案多份。
具体效果如下:1、理论上,在课程建设期间,课程团队有计划地进行了公共装置艺术课程相关的专业理论及专业知识的系统调查,进行了装置艺术的专项研究,树立了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中作用与发展意义。并确立了公共装置艺术的课程概念内涵与外延、及其与其它课程的关系。从而,固化了较完整的教学大纲。
2实践中,进行了三次课程实践。一次是针对14级公共艺术两个班共62人开展的。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通过大量的案例进行装置艺术及公共装置艺术理论的讲解,以及课程重难点的讲解;第二阶段进行了5分钟、30分钟等即兴快题联系,让学生知道装置艺术的基本概念原理、运用方法;第二阶段对西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折扇文化资源进行学习(传承人进课堂的方式),第三阶段运用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荣昌折扇资源进行装置创造,并将装置运用到公共空间进行公共装置方案创造,共创作100多件作品;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另一次是针对15及公共艺术三个班共75人开展,分为理论讲解、快题联系和最终装置练习开展。最终也在四周课里产生了100多件作品。开启了学生对日常物及现成品的理解及其在公共艺术创作应用的理解。第三次是带领14及两个班59学生针对万象城公共空间进行为期6周的公共装置设计。学员们进行了现场考察,并针对所选现场的场所物理及人文特性,得出问题和创作出发点,选用公共性较强的现成品等结合场所尺寸、光线等了解进行了创作。共创作了16组优秀的作品。学生们选用跨媒介的方式进行创作。作品突出了公共性、艺术性、互动性及施工完整性。3、举行了三次结课展览。并从展览中不断总结教学利弊,进一步完善了教学大纲等材料。
三 推广应用
1,从公共艺术的角度出发,注重场所空间、公共性、互动性与公众的关系去理解装置艺术,去开创公共装置艺术,景观、建筑、数码与交互等多媒介跨界融合成为该课程的特色;2,课程与公共空间广泛的应用性,成为该课程的优势。该课程的建设,将引导学生把装置艺术的手法如何结合城市公共空间(如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空间等)、如何结合公众审美需求、如何运用公共符号、如何解决环境美化及空间问题等,将直接让该课程与社会实践应用需要、城市重要活动或项目需要发生紧密联系。课程初步建成后,将逐步完善公共装置艺术的理论研究、结合在商业综合体、城市广场等大量实践应用案例,来形成一门有深度、有广度、有高度、有欢迎度的在线课程。
四 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有效的参考教材及慕课资源还没有,创作实践中创作材料及经费等条件影响课程建设的进度和效果。
学生学习感言
这个课程的开始,我们很纠结。我们在已学过的“具象造型”“抽象造型”等课程中指导如何用材料来塑造形体空间。但是装置课一下子让我们对材料的概念陌生化了。通过曾老师生动而详实的理论讲解,他从库尔贝开始到波普、贫困艺术、达达、立体主义等直到当代艺术中装置艺术的发展,我逐渐明白现成品、材料不仅只是它的功能上的所指可以利用,它的符号价值、它在我们日常生活记忆中的记忆、它的能指和它的“物性”也特别有价值。曾老师让我们放下包袱,他的示范和游戏一般的教学实践中,尤其后期的综合课题中,我们更学会了如何更结合社会现场、结合实际运用严谨而大胆的以公共装置语言开展设计了。收获非小。(刘继莹20170625)
教师教学感悟
《公共装置设计》课程建设的开展,对于公共艺术课程体系建设意义重大。该课程不仅会拓展学生对公共艺术的理解视野,而且会丰富公共艺术的运用表现媒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题化教学的开展,有利于学生们将公共艺术专业的学习落到实处,落到运用。课程开展初期,在理论梳理阶段,对于老师来说也是一次以课自修、“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机会。通过广泛的文献调查、国内外案例的检索与对比,大大加深了我教师团队对于专业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学习。
实践操作这一块,我们由浅入深、从简单到综合的方式带动学生练习,一种代入式的教学方式,效果较好。即兴练习是让学生们放下包袱从简单的身边物开始装配和重置练习,让他们看到身边材料的价值和装置运用的基本技术。引入荣昌折扇和万象城商业综合体空间进行有目的性综合创作,让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公共装置艺术的方方面面,尤其其实际运用的方式方法及其带来的价值。(曾令香201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