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4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学校评选表彰了一批个人和集体先进典型,共同庆祝教师节。现将先进典型风采作专题展示。
先进事迹
教学创新领航
1996年率全国美术院校之先参与(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动画专业的创建,2005年创设“课目项目化、实验实战化、作品产品化”教学模式,以产学研方式创建重庆动画生产平台,年产动画3000—5000分钟供40余家电视台播出,产量居全国前五,获建国以来我国美术高校第一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主持科技部支撑计划项目,相关成果获教育部科学研究三等奖,主持文旅部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主持重庆市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两次获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艺术成就斐然
2件作品入选文旅部“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参加文旅部主办的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美术作品展,第十二、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中宣部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等多个国家大型展览。8件作品入选第十一、十二、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2件作品获铜奖,2件作品被评为进京作品,被中国美术馆及多个省级美术馆收藏;作品《南京·1937》获2017年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法国雅眠动漫节“最佳动漫图书奖”,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学生完成的同题作品获省级美术作品展一等奖、入选全国美展。
教育佳绩频传
指导青年教师和学生创作的作品于2020年、2021年连续两年获国家广电总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动画大赛”一等奖,并获国际大赛奖1件;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创新创业大赛获三等奖1项,辅导学生参加省级美术作品展览21件。
近年来,牵头学科专业建设,学校动画专业已建成国家级一流专业,2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主持文旅部宏观决策重点课题,2件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其中一件作品进京。
先进事迹
躬耕三尺讲台,推进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近30年的教学生涯中,始终践行立德树人,扎根在艺术教育和设计一线,坚持将文化自觉与社会责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带领团队不断推进“社会主题统揽 艺术磨砺赋能”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培养学生设计价值观、艺术素养和学科交叉意识为指向,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将人文关怀、家国情怀温润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和设计实践,引导学生深挖设计问题和现实需求,倡导跨学科交叉和设计前沿探索,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使命担当。指导学生及团队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美展、互联网+、公益广告大赛、NCDA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移动应用创新赛、华灿奖等赛事中斩获百余项奖励,主持华为、腾讯、阿里巴巴、美图等产学研项目;相关成果成为国家“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50强高校”“教育部双创示范100所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坚持价值引领,为真实的世界而设计
在设计创作中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设计教育与实践中聚焦中国现实问题,以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指向,带领教师设计课程、组织教学,指导学生深入社会现场开展田野调研、课题研究、设计实践,开启与引导年轻教师和学生的设计价值观,成长为新时代优秀的人民设计师。带领团队创作的作品《医疗服务中的信息设计》获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提名奖并成为进京作品,带领团队围绕儿童眼科医疗服务、中老年急性脑卒、呼吸病症、阿尔茨海默症等完成多项医疗健康设计项目,组织团队指导学生设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
服务学科建设,助力川美设计新发展
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学科专业建设,将“国家重大战略所向、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经济社会发展所急、人民美好生活所望”作为学科专业建设的主导和依托,指引学生做到先“人”后“技”,养成“与人民共情”的设计自觉,实现设计教育“命题里有国家,画笔里有使命,作品里有人民”。深耕专业建设,推进专业工作室教学改革,主持策划四届全国设计类专业青年教师教学学术活动月。作为核心骨干或负责人,带领团队取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等重要成果。作为学科牵头建设单位及设计学学位点牵头建设单位负责人,在校领导以及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获批设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2024年申报设计专业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已公示),设计学科成为重庆市“十三五”“十四五”重点学科,重庆市首轮、第二轮一流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MFA专业学位水平评估中“设计学、艺术设计双入A类”,西部排名第一,设计学院本科专业实现国家级一流专业全覆盖。
先进事迹
党建引领,教书育人守初心
以党建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筑牢教书育人主阵地。在重庆市教委顶岗锻炼期间,积极参加机关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课题研究,有效提升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和“政治三力”。在教学工作过程中,思考探索艺术院校党建与教学工作双融双促,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模范作用,带头开展主题创作,并指导学生进行“红色主题”美术创作,探索“党史进课堂”多种教学路径;组织党员师生“用艺术讲党史”走进大学课堂、中小学课堂,以及街道社区,有力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被国内多家媒体关注报道。
以研促教,探索教改促发展
投身教学实践,坚持教研相长,勇于探索教学改革。先后承担《当代壁画语言》《材料语言》《公共壁画》《公共艺术概论》《公共艺术创作语言与方法》等多门专业课程教学,学生评教成绩优异。参与学院专业课程建设和本科教学评估工作,合作编写《城市艺术工程》教材。主持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程思政)重点项目“红色资源在公共艺术专业教学中的转化与应用研究”,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思政+艺术”铸魂育人新模式,持续推进艺术类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积极参加(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合作带领团队荣获2023年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调研报告优秀奖;指导学生团队参加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重庆市选拔赛,荣获二等奖。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依托于课堂教学实践,指导学生创作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级展览与比赛,并获各类奖项。
潜心科研,静心笃志攀高峰
致力于跨学科交叉研究,关注学术前沿,探索艺术学与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跨界交叉研究,聚焦壁画与公共艺术、丝绸之路美术、美术史论等领域课题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三至九世纪丝绸之路壁画中的民族交融图像史研究”,主持重庆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重点项目、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和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等省级项目;主研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1项。在《光明日报》《中国美术研究》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多次参加“全国美术高峰论坛”“第七届全国艺术学青年学者论坛”“北京大学艺术学国际博士生学术论坛”等重要论坛,并作会议发言。与此同时,学术理论与创作实践并行,参加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红色历史题材壁画创作艺术人才培养》,绘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级展览并获奖,作品被重庆市教委、重庆美术馆等收藏。
先进事迹
实践型研究:潜心科研,聚焦前沿
作为艺术理论研究者,不仅严格要求自身具备扎实的艺术学理论功底,还时刻深入了解和掌握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始终立足于艺术创作的第一现场,充分运用一手文献资料,在艺术、技术和科学交叉领域的研究中,探索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实践型研究”模式。通过主持理论研究项目、参与艺术创作和展览“二维并行”的方式,将理论应用于创作实践,以创作实践反哺理论研究,推动科技艺术理论和创作的双向发展。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1项(结项优秀);在CSSCI及核心期刊发表10余篇文章;参与(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和电子科技大学联合教学科研展等科技艺术展览。通过“实践型研究”模式,不仅深化了对科技艺术、新媒体艺术的理论探索,也为当代艺术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促进了实验艺术在当代艺术格局中的创新与发展。
研究型实践:科研驱动,教学创新
以科研带动教学方法的改革。致力于艺术与科技、艺术与媒介的跨学科教学,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研究型实践”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强调将媒介理论、技术哲学、艺术美学融入实验艺术的跨界实践,打破传统的学科边界,探索艺术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通过承担《跨界文化研讨》《实验艺术导论》等多门核心课程,积极实践这一理念,得到了学生的广泛好评,评教成绩优秀。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将科研项目与教学紧密结合,参与重庆市教改重大课题等多项教改项目,探索高等美术教育的创新路径。参与重庆市一流课程《综合创作》的建设,推动实验艺术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激发学生创造力与创新意识,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指导学生参与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竞赛,获重庆赛区铜奖。科研与教学的有机结合,使得跨学科、跨媒介的实验艺术教育更具活力,为高等美术教育的发展探索新的维度。
育人探新路:实验育德,艺术树人
注重实验艺术专业的创新与探索,通过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和研讨型课程,尝试新材料和新方法,激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强调实验艺术对于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关注,引导学生关注技术社会的重要议题、理解技术发展中多元文化的融合和冲突,并用艺术的方式展开研究和创作,积极参与社会项目,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意识。在“研究型实践”的教学模式中梳理实验艺术的“中国式”发展谱系和脉络,尝试融入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对话,帮助学生在全球化语境中建立文化自信和价值判断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先进事迹
心系教学,恪守以身言教
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师生共创精品力作。引导学生胸怀“两个大局”,倡导新时代艺术观的创作引领作用。2022年重庆缙云山山火事件后,他融合现实感人的生活体验,启发个体与社会情境的交互,提炼内在感知,以消防官兵阻击森林火灾为主题,组织学生一起进行多件场景性雕塑创作,作品引起积极的社会反响,捐赠给了当时救援的云南森林消防总队,陈列于消防博物馆中永久展出。他积极探索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将思政教育寓于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寓政治导向于学术活动之中,寓理论学习于艺术创作之中,取得明显成效。凭借在教学方面的一系列突出成绩,他多次获得“(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优秀教师”称号,并被评为“重庆市优秀教师”。
矢志不渝,潜心科研创作
在完成教学之余,坚持个人的学术研究和创作探索。作品多次被国家级美术机构永久收藏,其中被中国美术馆、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等永久收藏作品就达10余件。目前,已成为重庆乃至全国具有代表性的中青年雕塑家和艺术教育实践的优秀代表人物之一,其创作及学术成果在业界有较大影响力,在2019年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之际,秉承学术性和专业性的高标准要求,中国美术报以融媒体的专业美术视角,推选出彭汉钦为五四“百杰优秀青年艺术家”。
积极探索,推动专业发展
自担任雕塑系具象写实雕塑方向的负责人以来,坚持创作实践为主的研究方法,拓展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整理了当代具象雕塑语言的发展脉络,以及当代中国具象写实雕塑教学与创作的基本经验,建立起完整的中国传统雕塑与当代具象雕塑艺术延伸的学术框架与教学体系。基于对重庆文化生态的长久思考,他带领雕塑系具象学科的师生积极投入科研与创作,组织并筹划了“聚象——中国具象雕塑作品展”及重庆具象雕塑70年的文献梳理,受到了社会各界及学院师生的好评,并在全国学术圈有力地推进了川美具象雕塑的影响力,推动了专业的发展。
坚定信念,做合格引路人
因教师职业的崇高而倍感荣幸,也因深感教师职业所承担的责任和道义而如履薄冰。他曾说:“雕塑没有做好可以重来,而对于学生的塑造,是没有第二次机会的!”
始终积极主动、甘之如饴且热情洋溢地投入教学,每见证学生取得长足进步之际,亦是他内心收获喜悦与满足之时。他常说:“我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事迹,更没有什么惊人的壮举,只是能够勤勤恳恳地做好每一项工作,努力做好自己的点点滴滴。如果给学生播下的雕塑种子,能对学生的艺术生涯产生深远的影响,我觉得我就是幸福的!”
先进事迹
立德树人,坚定学生理想信念
将思想政治教育放在首位,坚持学用结合、学做结合、知行合一,结合艺术生的思想实际、专业优势,对学生进行思想理论教育和价值引领。通过班团会、党组织生活、团组织生活等方式及时组织学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组织学生走进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在艺术浸润中强化学习成果;带领学生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党史展览、理论宣讲和社会实践,在理论学习和实践中厚植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情怀,培育时代新人。16名学生获重庆市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创新创业先进个人、艺术教育活动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21名学生获校级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等荣誉称号,2名毕业生进入新疆、西部计划就业,服务基层。
以心育人,呵护学生身心健康
立足新时代学生成长规律、现实需求和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不断探索适合艺术类学生的工作路径,探索“五级五类”心理健康工作方法,有效化解学生学习、生活、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惑,帮助学生走出情绪低谷、治愈抑郁症,以400多分的成绩考研上岸、获得大厂OFFER。家长说:“孩子在校状态越来越好,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里,由衷感谢您,您在孩子困难时期不嫌弃不放弃,耐心疏导和帮助她,您是我们娘俩这一生都不会忘记的人。”本人在2022年、2023年重庆市心理健康微课比赛中获二等奖,指导学生团队在重庆市心理健康微课等赛事中获二等奖。
以赛促学,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充分利用自身社会学专业背景,组织学生围绕传统文化、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锡雕、徽墨、端砚、川盐古道、傩戏、定瓷等非遗文化与乡村振兴研究,精心辅导学生参加“挑战杯”、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iCAN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创意大赛等赛事活动。指导学生在相关赛事中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级奖项42项;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获国家级立项1项、市级立项8项;指导5篇学生论文入选本科生年展,1篇获年展优秀奖。学生说:“白老师,有您做我们的指导老师,我们太幸福了”“谢谢白老师陪我们到这么晚,您真的教会了我们太多。”
努力钻研,提升铸魂育人本领
立足新时代学生成长规律、现实需求和艺术类学生个性特点,积极学习,认真钻研,努力提升理论水平;注重总结经验,凝练成果,提升工作本领。主动探索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规律,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1项,主持主研校级教改项目5项,在重庆日报思想周刊发表文章1篇,获重庆市高校优秀团学工作品牌培育建设立项1项;获重庆市优秀辅导员、校级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获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高校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案例全国一等奖,在重庆市党史竞赛、重庆市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微课、重庆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案例等赛事活动中获奖28项。
先进事迹
理想坚定的政治信念是他的立业之基
他始终将党的指导思想作为行动指南和思想灯塔。深知坚定的政治理想信念对于自己以及指导学生走向正确道路的重要性。
2022年,作为学校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队的一员,他向师生传达了党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就业指导课上,他注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此外,利用重大纪念日和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他组织学生走访红军渡、参观邱少云纪念馆、816工程遗址、开展“河小青”志愿服务等等。
在二十年辅导员生涯中,数十名同学在他的影响下选择在校期间或毕业后应征入伍、参与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考取基层选调。其中,研究生安磊同学更从全国300多名应征者中脱颖而出,成为韦德网站唯一一名入选教育部中国研究生乡村振兴服务队成员并赴陕开展志愿服务。
身正垂范的师德师风是他的立业之魂
在二十年的教育旅程中,师德师风始终是他行为的灵魂与指南。坚守“四个相统一”,致力于成为一名具备“四有”素质的优秀老师,同时,也努力担当起引导学生走向正确人生道路的“引路人”。
在专业课上,他与学生一起在课堂上聆听专业知识讲授;在外出考察实践课中,他与学生一起走南闯北,做专业考察和调研;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他与学生一起深入城镇社区、田间地头做社会调查;在廉洁文化项目研究中,带领学生一起将能反映廉洁文化的意象与相关名言警句结合起来进行深入的学术研究。
二十年来,在培养的三千余名学生中,有数百名本科生应届考上硕士研究生,数十名硕士生应届考取博士研究生。艺术人文学院升学率多年来维持全校前列,远高于全校平均水平。
基于此,他曾三次获得重庆市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先进工作者,四次获得校级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育人铸魂的教育实践是他的立业之本
守正创新一直是他辅导员工作秉持的理念。二十年来,打造育人实践平台和就业创业平台是他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特色亮点。
在育人实践平台打造上,他通过三个维度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综合能力。
一是通过三个专业活动平台引领学生进入学术研究之路:研究生读书会、研究生四季青年讲堂和全国美术理论类硕士研究论坛。二是通过各类学术活动志愿者招募的契机提供研究生与专家教授交流的机会,培养他们待人接物的能力。三是积极鼓励研究生参加各类学生素质活动,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能力。
在就业创业平台打造上,他也从三个维度来为学生铺平就业之路。
一是每年9月开始,他不定期为研三的应届毕业生寻找就业信息发布群里,一年下来可达到五百条左右,让毕业生首先占有信息优势。二是举办艺术人文学院毕业生双选会。邀请用人单位来院摆摊设点,招贤纳士。三是举办艺术人文学院“职引未来”系列活动。对毕业生进行分类指导,可以更有效帮助他们引领未来。
他深知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还有很多新的方式和内容可以探索。看似每年工作雷同,但学生工作其实可以越做越新,偶尔也会疲惫,但只要想到学生们渴望答疑解惑的眼神,他就充满了做下去的勇气和力量。
先进事迹
坚守初心,领航学生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灯塔,深入践行党的教育方针。通过策划和组织一系列主题鲜明、内涵丰富的党团活动与班会,助力学生筑牢理想信念的根基,传承红色基因。所带班级2018级跨媒体工作室和2020级实验艺术一班分别获评重庆市普通高校先进班集体称号。
树立标杆,培养时代英才
充分发挥标杆带头作用,在结合学院特色的基础上,挖掘培养学生典型。所带学生和支部学生党员获评重庆市高校先进个人15人、国家奖学金3人、国家励志奖学金33人、全额奖学金1人。
润心育人,点亮学生生涯
通过组织心理健康主题活动和比赛,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指导学生获评重庆市大学生心理成长微课比赛二等奖1项。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指导学生项目获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项、市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2项。
志愿实践,绘就青春华章
引导学生参与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团队获评重庆市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和优秀实践项目,《红色足迹:跨时代精神的数字艺术演绎》获评第十八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赛全国一等奖。
课程革新,引领心灵启航
在教学创新的征途上,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恋爱心理与心理健康》等课程为载体,积极推动教学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主持校级教改项目5项、参与市级教改项目2项。
先进事迹
以身作则,践行教育家精神
秉持对教育的赤诚之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在教学中始终以崇高的敬业精神、忘我的牺牲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要求自身。在4年的班主任和教研室主任工作中,严爱相济,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以美育人,探索全人教育新模式
坚持以培养高品质创新型中国画人才为目标,探索思政、艺术、美育和创竞相融合的新时代育人新模式。主持校级课程思政及美育项目7项。通过传统艺术传播重庆红色经典文化,荣获“重庆市第七届大学生艺术展演美育创新优秀案例”三等奖、“第七届渝创渝新夔州创新创业大赛创意组”一等奖;成立红色文化文创团队,获得省级文创比赛“铜奖”和“优秀组织奖”等荣誉。
以教带学,促进师生双向提升
积极推动教育理念的更新,探索和尝试新的知识和教学方法。主持并完成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持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项,并参与了多门市级一流课程的培育、申报和建设工作。指导学生作品获得国家级展览铜奖1次,并入选省级展览,荣获“三等奖”“优秀奖”等奖项10余次。
以研养心,承续中华传统文脉
长期致力于中国画创作与理论研究,探求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需求和趋势的结合路径。主持并完成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主持横向项目1项,主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独立发表论文和作品4篇。作品参加国家级与省部级展览10余次,其中获得银奖1次、优秀奖2次。
先进事迹
深耕教学一线,精心培育设计人才
通过构建教学创新及持续教学改革,重点负责《城市空间更新设计》与《城市设计》两门本科专业核心设计课程。对应课程设计成果在多个国家级和省市级设计竞赛中脱颖而出,荣获包括米兰设计周、中国人居环境设计学年奖等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国家级设计竞赛奖6项,重庆市风景园林大学生设计竞赛等省市级设计竞赛奖4项。指导研究生荣获国家教育部认可的国家级设计竞赛奖18项、省市级设计竞赛奖22项,并成功入围“为中国而设计”等国家级设计展演3次,教学成果丰硕。
引领学科发展,积极创新教学模式
积极参与风景园林和建筑学两大专业的学科建设及教学改革工作。主持重庆市教委的“数字化专项”本科教学改革项目、风景园林专业学位研究生“与城乡同行”教学案例库建设项目,参研“西部传统聚落文化传承与创新发展”教育部案例研究项目,着重从教学案例角度为风景园林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各类教学比赛中屡获佳绩,荣获重庆市级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重庆市级青教赛优秀奖和2023年(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教学创新大赛“教学明星”等荣誉。
科研创作并重,持续提升育人质量
近三年,主持重庆市级科研项目3项,参与重庆市重大决策咨询研究项目等市级科研项目3项。研究聚焦重庆市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在核心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篇,出版专著1本。撰写资政研究成果2篇,并获重庆市多位领导签批。设计成果分别入围国家级设计展演1次、重庆市级展演1次,荣获4次国家级及省部级设计类奖项。
先进事迹
坚持立德树人,践行生态文明
二十余年来,专心致力于“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主持省级教学教改项目“课程思政”专项2项,主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主持校级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1门。研究生课程《设计思维与绿色可持续》获批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线示范课程建设立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重庆市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
推动科研创新,传播绿色文化
潜心绿色设计研究,积极主动与国内外绿色设计研究者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促进中国绿色设计的发展。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子课题“绿色设计文化传播”,于2018年“免于评审”结项;基于项目研究出版的专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绿色设计体系构建》获第教育部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3部,在CSSCI来源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2篇。
助力城乡发展,服务设计之都
基于绿色设计与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设计赋能乡村振兴的“在地资源+本土文化+绿色创意+市场增效”四位一体的“绿色减贫、设计增益”实践体系,持续为乡村传统手工艺提供设计赋能。目前服务包括四川道明、青神、怀远,贵州赤水等地区的竹藤编手工艺作坊,为其增效20%以上;在2022年完成迎接党的二十大“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重庆单元”展区创作及搭建工作,本人及团队获重庆市委宣传部表彰。
先进事迹
关注时尚前沿,弘扬和传播优秀传统服饰文化
多年来,潜心钻研民族文化与时尚创新,聚焦西南少数民族优秀服饰文化,不懈探索优秀服饰文化的传播,以设计创新助力非遗服饰文化传承与创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西部项目共2项,主持并完成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项。出版专著和教材2部,《贵州黎平黄岗侗女服饰考察与研究》《古代侗族女子嫁衣研究》等20余篇论文发表在CSSCI核心期刊。作品分别入选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第七届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工艺美术作品展,国际纤维艺术格鲁吉亚交流展,《薪技艺》孟加拉国际纤维艺术展等。受邀在香港理工大学举办《大美侗衣——张国云民族服饰艺术研究展》个展。
培育创新人才,将民族文化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在教育教学中,以培养高品质创新性设计人才为目标,积极引导青年师生参加社会实践,带领青年师生多次走进云、贵、川等少数民族地区进行服饰文化考察,将课程思政与民族文化交融,身体力行传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讲的本科课程《民族文化元素运用》获得了重庆市创新课程大赛正高组一等奖,研究生课程《地域文化与服饰创新设计》获得重庆市研究生教育“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名师和示范教学团队,本科课程《传统元素与创意设计》获得重庆市本
先进事迹
创新教学、锐意进取
扎根教育事业35年,先后承担《瑜伽》《越野行走》《体育保健》《身体素质基础》等多门体育课程教学,学生评教成绩优异。积极投身教学创新改革,开设的《越野行走》课程被列为课程建设项目,“高校开设越野行走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获校级教改项目立项,论文获全国大学生体育科报会二等奖。开设的体育保健课程获批校级课程建设立项。
关爱学生、无私奉献
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教育理念。在体育保健课中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力求帮助每位同学通过学习和锻炼,达到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在担任学校瑜伽队、田径队和手杖操队教练时,经常牺牲节假日带领学生训练,注重在训练中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训练环境。
爱岗敬业、勇挑重担
作为体育教学部负责人,能够积极主动完成学校、学院安排的各项工作。推动打造特色赛事活动,高质量完成每年校园运动会及各项体育赛事的组织和开展。组织开展人才培养方案改革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工作,积极推动课内外一体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基于大数据的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获学校教改项目立项。
潜心耕耘、硕果累累
指导学生参加重庆市及全国大学生的体育比赛,多次取得优异成绩。指导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系列大赛健身瑜伽比赛”获得5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在“重庆市大学生田径比赛”中,指导学生获2个第一名,3个第二名,2个第三名。指导学生获评“全国校园第一届越野行走网络运动会”手杖操规定动作一等奖。
先进事迹
坚定信念践初心,立德树人育英才
秉持对教育事业的忠诚与热爱,坚持思想进步,坚定信念,以对学科与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坚守师德师风,扎实工作,不断提升综合素质和思想境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鼓励他们探索个性化的艺术语言,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通过组织油画系工作坊、讲座与展览,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展示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艺术创作拓新境,教学改革结硕果
在教学实践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国内多次艺术展演和赛事中获奖。强化课程思政的内容,积极思考教学改革,主持获批重庆市教育科研实验基地“当代绘画实验与创新基地”。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览并赢得好评。积极参与油画实践与理论的学术研究,主持和参与多个相关项目,发表了多篇理论成果。
艺术服务惠社会,国际交流搭平台
秉持艺术服务社会的信念,积极参与公共艺术项目。通过主导“学生自选展”走进艺术区与社区活动,将艺术融入社区,提升了公共空间的美学价值,增强了社区居民的艺术体验。致力于推动学院与国际艺术机构的合作与交流。通过组织国际艺术研讨会与油画创作营,为学院师生搭建了与国际艺术家交流学习的平台,拓宽了他们的国际视野。通过参加国际交流工作坊,积极建立并深化了多项国际合作,进一步提升了学院的国际影响力。
先进事迹
思想素质有高度
能正确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一线工作,教学工作热情饱满。对日常的教学管理工作细致周到,能出色完成学院交办的任务,与教学团队一起获评2022年市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典型案例。
教学研究有深度
主动承担艺术教育本科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以及研究生专业课程教学,年年超额完成教学工作量,注重授课方法,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注重教学改革,立项《艺术形式》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和参与《博物馆公共美育》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的建设,以及科研课题《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背景下的艺术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的研究。参与主研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并结项。
创作科研有广度
关注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学术研究,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到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乡村和企业开展调研,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多篇专业论文,承担重庆市社学会科学规划委托项目《渝北区兴隆镇幸福村、巫山县曲尺乡柑园村、石柱县忠益乡华溪村乡村文化振兴“艺术美乡村”研究》子项研究;参与编写《传达内心的配色》著作;代表性成果《传承与再造》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庭院几许》获得七届重庆市美术作品展暨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重庆送选作品展优秀奖;《启航/构象-国际邮轮母港室内设计》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另有多项作品入选各级展览并获奖。
先进事迹
扎根一线教学,潜心教书育人
坚持“以艺育人、以艺赋能”教学理念,独立讲授《数字媒体创作》《信息视觉化设计》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学生评教成绩优异。主讲课程《数字媒体创作》获2022年重庆市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2023年未来设计师·全国艺术设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指导学生参加教育部认可的学科竞赛,获得全国奖项10余项、省级奖项20余项。
专注教研创作,研究成果丰硕
坚持价值引领为先导,推动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主持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主研市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项目3项。主讲课程《数字媒体创作》获批2023年重庆市本科一流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作为主研教师团队参与了《城市美学概论》《公共艺术与社区营造》等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的申报与建设。撰写的咨政论文获2023年重庆市教育咨政决策论文一等奖,2022年重庆市教育咨政决策论文二等奖。
积极融入学科发展,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主持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等省级科研项目3项,主研国家社科基金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1项、省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多篇被核心期刊收录。
先进事迹
素质过硬,做信念坚定的教育者
在三尺讲台上,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从教17年来,坚持教学一线工作,具有较强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能以高度的职责感和事业心将自身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潜心教学,做学生知识的引路人
热爱教育事业,坚持教育教学第一线,主要承担动画(编导方向)、影视摄影与制作专业的课程。五年来,共进行本科教学2480学时。课程《影视摄影技术》被评为重庆市一流课程、国家一流课程。重视教学改革,获批校级教改项目2项,获省级教改项目1项。获重庆市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二等奖;获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
拓展课堂,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助跑者
高度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工作技能的提升,积极拓展学生学习第二课堂,重视以赛代训、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在“重庆市第八届科慧杯研究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指导学生项目获“一等奖”并获“优秀指导老师奖”。指导学生作品入选“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十届暨2020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获中宣部宣传舆情研究中心“我爱我的祖国”微视频、摄影作品大奖赛微视频三等奖以及教育部2023新时代教师风采短视频征集活动优胜作品。
钻研学术,做视觉影像研究的实践者
主动关注本学科、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致力推进艺术创作与艺术作品的影像传播。参与国家社科委托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6项,出版著作2部。1部作品获国家广电总局“中国梦”原创网络视听节目推选活动非剧情类“优秀作品”,1部获中国教育电视台、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2023教师风采大赛”优胜作品,多部作品获省级奖项。
先进事迹
政治坚定,立德树人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立德树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学生工作的全过程,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党团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党的声音,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认识,勇于担当作为,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情怀深厚,温暖陪伴
热爱教育事业,更热爱每一个学生。深知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需要去理解、去尊重、去关爱。在辅导员工作中,先后管理了400余名学生,关心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妥善处理了各类学生学业困难、心理困扰等问题。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通过个别谈话、心理疏导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
党性修养,榜样引领
作为本科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积极配合党支部书记开展宣传、文化活动。做好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学生党员不断锤炼党性修养,发挥党员的骨干带头作用,为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同时,还积极参与国庆70周年“魅力重庆”彩车设计制作和“奋进新时代”二十大主题成就展重庆单元等重大主题展演活动,在服务群众中无私奉献,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工作业绩,硕果累累
从教至今,参与省部级项目4项,出版著作1部。指导学生获第十三届“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重庆赛区银奖;连续两年带领团队获重庆市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获重庆市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省部一等奖、“国庆70周年重庆晋京游行展演先进个人”,“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重庆展区筹备工作作出积极贡献荣誉证书。作品入选市级以上展览3次。获(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先进事迹
坚持原则,展现审计担当
以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自我要求工作在审计一线,将维护学校利益作为审计工作的宗旨,审计工作中坚持“依法审计、廉洁审计、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服务大局”原则,直面工作矛盾,较真碰硬,自律自洁,确保学校资金使用物有所值,展现新时代审计干部的忠诚与担当。
刻苦专研,提升审计能力
坚持学习和钻研业务知识、业务政策,不断总结和提升审计能力。一方面加强审计知识学习和研究,相继取得一级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作为第三作者出版合著《经济管理与财务创新策略研究》。另一方面加强业务钻研,提升审计成效,参与起草制定《(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办法(试行)》等制度,提升审计工作的规范性和审计效率。主动与兄弟高校进行业务交流探讨,灵活运用现场调研、案例研判等手段,促进工作成效进一步提升。
兢兢业业,提高审计成效
进校以来,在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零星维修项目,环境绿化改造等方面贡献力量。参与各类基建项目工程量收方、竣工综合验收600余项,承担基建维修、环境改造工程审计500余项,为学校节约资金1100余万元,保证学校资金的高效使用。在固定资产、设备、图书等经济活动中坚守职责,严格监督,确保物有所值;参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提出合理建议,参与撰写审计报告和整改督促落实工作,确保审计实效。
积极奉献,做好配合工作
在做好审计处本职工作的同时,担任支部宣传委员,配合支委组织开展支部活动,做好学习宣传工作,做好学习活动记录及支部其他相关材料的撰写及存档工作。
先进事迹
主动思考、积极作为,丰富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
在从事培训工作时,能够发现培训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主动思考,不断去丰富和改进培训方式方法。在干部培训方面,面对培训方式比较单一的问题,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先后组织近200余人次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市委党校等开展领导干部培训,同时也与红岩干部学院合作,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教授来校授课,举办2期年轻干部培训班以及2期干部论坛。在学生入党培训方面,面对学生对培训不重视、学习态度不端正、管理不规范等源头问题,主动思考,牵头起草了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培训管理暂行规定、培训班班主任职责以及积极分子评优等规章制度,从而解决源头问题,通过不断丰富培训师资队伍、课程内容,进一步提升了培训质量。
主动学习、不怕困难,勇于挑战新工作、新任务
作为一名军转干部,具有较强的服从意识,对待工作从不拈轻怕重,从不敷衍塞责。在面对干部人事档案专审这一新任务时,通过不断地学习,克服种种困难,牵头完成了235卷干部人事档案的审核以及540余卷干部人事档案的信息化工作,从对干部人事档案的“一窍不通”到能“熟练掌握”。在面对干部管理这一新工作时,通过主动学习、虚心请教,很快能独立完成干部个人事项报告、干部兼职、干部因私出国(境)管理、干部选任等各项工作,工作“零事故”。
主动带头,严于律己,营造积极健康的工作环境
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一名共产党员,在日常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工作热情。自进入学校工作4年多以来,先后从事机关党委、干部培训、学生入党、组织建设、干部管理等相关工作,每一份工作都能做到以身作则、尽职尽责,处处以大局利益为重,在各个环节都能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同时,工作热情比较高,具有较强的组织意识和服务意识,工作中周到细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肯定和认可。2023年获得“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21年、2023年的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
先进事迹
融通学科建设指标体系,执行美术与书法学位点的专项评估与重点申报屡获佳绩
2020年协助执行第五轮学科评估、全国专业水平评估,重庆市一流学科及重点学科中期/终期报告,均获佳绩。2021年协助申报“科技艺术与社会创新”第二批全国黄大年式教学团队,成功获批,获得国家级教学团队荣誉。2022年全环节的执行美术与书法-专业博士学位点调整申请,成功获批首批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开启美术与书法学位点人才培养的新篇章。协助进行重庆市高水平科研创新平台、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重点实验室“数智艺术与社会文化创新”的申报,成功获批。
在大型评估工作中,逐步融汇贯通学科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明晰重点指标和重要项目的关系,形成学科管理的纵横思考。
建设学科建设项目新类型,推进美术与书法学位点学科管理能力提升
在2021-2023年的学科建设经费管理工作中,逐步细化学科建设项目的管理。协助新建学科建设项目类型,学术团队建设。结合学科建设的指标体系,细化学术团队建设的验收指标类型,强化学术团队的方向引领与成果集成,并逐步涵育中青年骨干力量。
同时,为应对首批专业博士学位点建设的转向。协助推进行业教师库的建设,逐步完善行业教师参与专业学位建设的路径,推动专业博士学位点的多途径多行业探索,拓展艺术新业态。
构建深入采访-视觉构建-话语凝聚的研究链条,深化造型艺术学院重点学术品牌项目的建设
近5年来,负责15余次学术展览的规划与执行。如重要国际性活动“世界之眼 发现重庆”,“艺汇丝路——欧洲艺术家访华采风系列活动”。执行造型艺术学院的品牌性学术活动,如持续4届的造型艺术学院学生品牌性活动“礼物提名奖”,“明天雕塑奖”等。
结合自身的艺术策划与批评的专业能力,强化造型艺术学院学术展览的深度与广度。推进从深入采访-视觉彰显-话语凝聚的展览策划路径,形成造型艺术学院品牌性的学生项目“礼物提名奖”,在师生中获得广泛声誉。
建立艺术创作-艺术现场-艺术研究的三维支撑,深化个人专业研究能力
以自身的本科版画专业和研究生的艺术批评与策划专业为依托,逐步深化个人专业发展路径。近几年,获批主持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项目《中国当代艺术策展史研究》,主研参与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学术论文,形成20余万字的艺术采访实录。
先进事迹
爱岗敬业,行政岗位显担当
作为设计学院的行政人员,政治立场坚定不移,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并将这份忠诚转化为服务学院、助力师生发展的实际行动。日常工作中主动担当,认真履行每一项工作职责。面对师生需求和学科管理的各项任务从不推诿,积极寻求最优解决方案,力求做到细致入微、高效有序,确保学科、学院运作的顺畅与高效。
恪尽职守,助力学科发展
作为学科秘书,专注于设计学学科建设,兢兢业业、勤勉耕耘。积极参与设计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设计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申报、设计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申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全国专业学位点水平评估、重庆市“十四五”重点学科及重庆市第二轮一流学科、重庆市特色学科专业群、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申报和建设等重要工作,助力学科发展迈向新台阶,为提升设计学学科的学术层次和国内外影响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团结协作,积极参与人才培养
坚持立德树人,积极参与设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助力人才培养高质量发展。在智能设计国际学院申报重庆市新型二级学院、智能设计产业学院申报重庆市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学院申报重庆市教学成果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等工作中,主动担当,与团队成员紧密配合,为相关成果的取得贡献智慧与力量;积极协助设计学院和教师团队获批重庆市工人先锋号、全国工人先锋号、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等多项荣誉。
先进事迹
身正为师、教书育人,甘当润物无声的孺子牛
从教以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秉持有教无类教育理念,注重因材施教,她视讲台为生命,潜心育人,从备课、上课到课后悉心辅导对学生都倾注大量心血,把学生培养成才,视为最幸福之事。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先后担任《壁画创作选题与方案》《公共空间壁画》等多门专业核心主干课程的教学,注重把教学内容与科研前沿相结合,鼓励学生的创新性思维,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学生评教成绩优异。
用心呵护、真心引领,用责任点亮学生心灵
对学生关心爱护,平等公正,严慈相济。尊重学生人格,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做学生的良师益友。积极将思政教育、知识传授与创新理念相融合,引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学生克服困难,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目标。指导的毕业生中,多人获得(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公共艺术学院毕业创作作品“优秀奖”,并成功入选全国美展及国家级展览。对困难学生进行多渠道的相应帮扶,对有心理敏感问题的学生,积极回应需求,耐心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渡过难关,并取得良好的毕业成绩,广受学生赞誉。
言传身教、实践育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带领学生积极投身社会服务,用自己的研究和实践项目,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平台,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建立起优秀的道德价值观,提升社会责任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学术研究与壁画创作实践,深入城乡环境的实际现场,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实地教学,相继完成四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候机大厅壁画组画、浙江金华万佛塔壁画组画、湖南常德沅江壁画等城市壁画创作项目,以及重庆酉阳杉树湾村墙绘壁画、巫山柑园村、巫溪天元乡等美丽乡村建设实践项目,为构建城市形象与建设美丽乡村赋能助力。
先进事迹
关心关爱学生,是学生口中的“孟爸爸”
忠诚于党和国家的教育事业,时刻以“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以优秀的师德师风诠释教师的职责,获得师生的一致好评。秉持“以学生为中心”的个性化教学理念,开展当代陶艺个性化教学实践研究,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兴趣,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生关系融洽,是学生的良师益友,被学生亲切称为“孟爸爸”。
深耕教育教学,做学生发展的助力者
潜心探索当代中国陶艺创作实践,在陶艺创作实践中引导学生将古老的陶瓷工艺与现代艺术理念相结合,鼓励青年学生与青年陶艺家扎根生活,坚持学赛结合、学用结合,坚定文化自信,传播与发展陶艺文化。主持(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孟福伟陶艺特色工作室,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专业能力强、道德品质好的优秀学生。出版陶艺教学相关专著3本,主持的《陶瓷造型》课程被评为重庆市一流课程;主持陶瓷领域讲座10场;指导多名学生在全国美展等重大比赛和展览中取得优异成绩。
科研创作并重,推动陶艺发展创新
注重陶艺理论研究,专注陶艺创新,将传统陶瓷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积极推动现代陶艺的融合创新,为现代陶艺注入新的美学意蕴。发表相关论文13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3篇;带领学院手工艺全体教师成功申报“工艺美术”重庆市一流专业、国家一流专业。作品《生死时速》荣获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陶艺“金奖”,《2008.5.12》荣获第六届韩国京畿道国际陶艺双年展“金奖”,《大木匠造》荣获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环艺获奖提名,《立秋》入选第十四届全国美展雕塑。作为中国美协陶瓷艺委会委员,主动召集中国美术家协会陶瓷艺委会年会,策划第七届、第八届中国西部陶艺双年展,主持“山止川行——(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手工艺作品暨文献展”“情教&器识——(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特色工作室优秀作品展”,积极推动西部陶艺发展。
先进事迹
乐教爱生 言为士则
在教育教学中,既做好知识传播者,亦成为教育思想、道德风范的引领者。坚持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传授中国传统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理论,更重视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在开展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先后担任研究生党支部书记、本科年级班主任等工作,认真履行职责,关心学生身心健康,重视学生素质教育,收获了学生党员们的认可和支持。重视实践,以身作则,带领学生开展思政科研及教育活动。先后完成两项“廉洁文化项目”,带领研究生、本科生完成十余篇廉洁典故、“梅花审美意象”主题文章,参加“正气清风——2023重庆市廉洁文化作品展”,入选《美术史中的廉洁文化》((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廉洁文化艺术研究院编)及《西部高校廉洁文化艺术联盟首届西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论坛文集》。
启智润心 因材施教
长期从事专业课程教学,负责课程获“2024年度重庆市非遗进校园优秀实践案例”。关心学生学习、发展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重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协助院系开展“文化遗产活动季”“中国非遗传承人研修培训计划”“巴蜀石刻艺术”工作坊和系列讲座等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实践能力。指导多名本科毕业生获市级、校级优秀毕业论文。
勤学笃行 求是创新
积极参与教学改革,重视自身学术提升。2023年完成市级教改一般项目;2024年申报校级研究生思政课程及本科一流课程“文化遗产导论: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任务,为提升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贡献力量。注重科研工作,不断提高学术和教学能力。2022年以来,发表论文2篇;出版译著2部;参与重庆市艺术科学规划项目一项且于2023年顺利结项;主持重庆市社科规划项目(青年项目)一项且于2024年顺利结项;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一项。
先进事迹
以德立身,潜心教书育人
坚守学术规范,始终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严格要求自己,用个人言行举止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身兼专业教师与班主任工作,坚持潜心教书育人,正向引导学生发展,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深入挖掘艺术课程中的育人价值,在继承传统实践类课程教学模式和形态的基础上,精研传统文脉和版画语言。带领学生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版画集》等主题性创作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勇于创新,开展教学实践
秉承“教育走出去”原则,将版画硕士研究生的“人才培养理念”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置于首位。通过构建国际化的美术类学科培养体系和实验性的国际版画联动教学模式,为学生提供国际教育与创作资源,培养具有国际化艺术专业视野的创新型、复合型、实践型艺术人才。与日本东京艺术大学、英国皇家艺术学院等6所国外院校开展国际交流,策划并实施8场国际工作坊,参与学生超100人次。近三年,策划并主持23场国际线上讲座和4场国际论坛,为学生提供国际化的学术前沿平台,参与学生超1500人次。
发挥教师模范作用,教学科研成果显著
深耕教育、笃行致远,学术成果显著。近三年,承担《黑白木刻》《木刻语言本体研究》《毕业创作》等多门专业核心课程,主持省级本科生教改项目1项,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1项,参研省级以上教研教改项目4项,主编《黑白木刻》教材获批“十四五”部委级规划教材;《艺术理想的建构——川渝民族题材木版画创作》获重庆市教委2023年重庆市本科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近三年参加国家级展览5项;获省级展览一等奖1项,获第九届重庆艺术奖1项(排名3/5)。主持重庆市艺术科学研究规划项目1项。论文发表(C刊)1篇;编著、译著2本。
先进事迹
关爱学生,践行教育使命
教育的核心在于学生,课堂上耐心讲解,课下细心关怀,都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和支持,在关注学生的学业成长的同时,更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全面发展。把艺术疗愈内容创造性地融入专业课程并进行重新设计,帮助同学们在保持良好健康心态的同时,有效地完成专业课程教学,为学生的心态建设和情绪疏导提供新平台,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关爱学生”的真谛,坚守教育者的初心和使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潜心育人,教学成果丰硕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开展教育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推动学生主动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并投身实践。坚持“以赛促学”,积极鼓励学生参展参赛,指导本科及研究生团队参加比赛并获奖53项,取得了第11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米兰设计周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全国决赛一等奖、2023学院杯中国室内与环境设计大赛(总决赛)金奖等丰硕的教学育人成果,所带学生荣获国家级奖学金1项,重庆市优秀毕业生称号2项,受到学生们的广泛好评。
服务社会,展现责任担当
关注社会快速发展过程中新问题和新领域,聚焦艺术、设计与精神疗愈的融合创新,成立(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艺术疗愈与康复设计研究中心,拓展艺术设计教育新领域。带领团队率先进入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艺术疗愈的实践研究;在全校范围内开设《艺术介入精神疗愈》特色工作室,教学成果在金山意库展出,并受邀在重庆交通广播电台做专访;组织学生参与川美与精卫中心合作的“艺术疗愈与康复设计基地”教研活动,举办“解构与重构:潜意识的艺术疗愈之旅”展览及探讨会,锻炼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以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为师生树立榜样,用实际行动展现责任与担当。
先进事迹
师德引领,打造德艺双馨高素质教师队伍
学院始终将师德建设放在首位,定期组织师德师风学习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与每一位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同时,建立健全师德考核机制,确保师德建设的制度化和长效化。以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等为引领,推动学院教师分类成长和教学科研团队搭建。学院教师获批重庆英才计划名家名师等省级人才称号36人,获批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等国家级人才称号的15人。
立德树人,做学生成长成才的合格引路人
在“大思政+大艺术”工作中,坚持立德树人,实现三全育人,做好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构建“大思政+大艺术”中国式现代化高等美术教育人才培养实践体系。获批一批国家级和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发挥师生同创同育学脉传统,师生同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版画宣传集》作为重庆市委主题教育重要成果,赠送西藏自治区20万册。相关事迹在新华社内参以《四川美院探索“思政+艺术”教学方式效果突出》为题进行报道,中央领导批示“值得总结发扬”。
在课程体系建设中,夯实基础课程、推进教材教改,贯通本硕博一体化人才培养,做好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坚持以研究促创作,创作带教学的教育理念,通过工作室制、联合培养等多种方式,拓宽学生成才通道。学院获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8项、重庆市优秀基层教学组织2个。近五年学生作品入选国家级展览百余项,学生获批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2项。
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强化艺术与人文视野、增强文化自信,做好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以学促教,围绕时代主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进入到更为广泛的文化关注中。近年来,完成国家有关部委委托主题创作项目10项。在全国美展及其它国家级展览获奖一百余件,省部级创作获奖三百余项。以创促教,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战略、绘就城乡共美新画卷,助力人民生活高质量发展。开展“中国乡村美育行动计划”等,牵头成立“青少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美育研究中心”,持续推进“美育浸润计划·扎根学校”等活动。
在实践育人中,培养家国情怀、协同行业前沿,做好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强化推进具有国内外影响力的平台项目及创作科研成果建设,完善更新新时代高等美术教育学术体系、学科体系、话语体系的建构。牵头引进国家权威性综合美术大展、创办了“明天雕塑奖”等国内外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展览项目。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共57项。以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活化为路径,以美术学学科前沿问题为切入点,深入“中国话语”的创作与教学,强化国际文明交流互鉴。与英国、意大利等多国院校、机构联合开展“世界之眼,发现重庆”等多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