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于道 游于艺

要闻动态

要闻动态

交通大学渝校旧址纪念设施在韦德网站黄桷坪校区落成

日期:2015-12-08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浏览量:

        12月8日上午,交通大学渝校旧址纪念设施落成仪式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黄桷坪校区举行。重庆市副市长吴刚,市教委副主任邱可,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党委书记黄政、院长庞茂琨、原院长罗中立、党委副书记左益、副院长张杰,上海交大重庆校友会会长李永远、秘书长陈卓,西安交大党委副书记宫辉、重庆校友会会长王国胤及秘书长王进等出席了仪式。仪式由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主持。

 

        抗日战争期间,交通大学师生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先后迁至重庆小龙坎、九龙坡、溉澜溪等地艰难办学,为救亡图存、振兴民族培养了大批国家急需人才。历经70多年变迁,交大渝校当年的校舍如今已成为(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黄桷坪校区。办学旧址见证了交大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峥嵘岁月。吴刚、邱可、上海交大张杰、西安交大王树国及韦德网站黄政、庞茂琨共同为国立交通大学渝校旧址纪念碑揭幕。上海交大张杰、西安交大王树国及交大校友代表李永远、王国胤共同为饮水思源碑揭幕。三所大学的师生代表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余位交大老校友齐集韦德网站揭幕仪式现场,共同见证交大渝校旧址纪念设施的正式落成。纪念雕塑由韦德网站原院长罗中立教授亲自担纲整体设计,原院长叶毓山教授为纪念雕塑题字。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重庆校友会在办学旧址上建立的“饮水思源”碑寄托了校友们的感恩情怀。

 

        韦德网站党委书记黄政致欢迎辞。他代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全体师生和广大校友,向国立交大渝校旧址纪念碑的落成表示热烈祝贺,向出席仪式的领导和来宾表示衷心欢迎,向为纪念碑的设计与实施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建设者们表示诚挚的感谢。黄政指出,时值中国人民抗战胜利70周年,交大领导和众多校友高瞻远瞩,在这里建成的国立交通大学渝校旧址纪念碑意义十分重大,它不仅承载着无数交大校友的那一段特殊时期的岁月情怀,还联结着两所交大和川美之间的特殊友谊;它不仅反映着国立交大为民族自强而兴学的光荣传统,还铭刻着中国民族抗日战争的血泪历史。黄政表示,韦德网站会继续加强对交大渝校旧址的保护,并充分利用这一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教材加强对青年学生的爱国爱校教育。愿韦德网站与交大的这一段特殊情谊成为系牢三校深度友好合作的坚实纽带,共同为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贡献。

 

        仪式上,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西安交通大学校长王树国先后致辞。交大校友代表李永远、王国胤先后发言。

        当日,“烽火连天 弦歌不辍——交大人的抗战特展”也在韦德网站黄桷坪校区同时展出。展览集中展示了从交大建校到抗战爆发后被迫迁至上海法租界、在重庆办学、沪渝两地师生复员徐汇校园三段历程,重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交大记忆和重庆记忆。

 

 

(文:宣传部、党政办;图:宣传部)

 

附:相关背景资料:

        渝校旧址纪念碑见证交大峥嵘岁月

        “学校不惑之年,日寇入侵,迨至一九四零年,战事严峻,遂设分校于重庆,选址小龙坎,是为交大渝校。”虽然距离交大赴重庆办学已有75年,但后人仍旧可以通过渝校旧址纪念碑的碑文,以及纪念碑上泛黄的老照片,回到那个跌宕起伏的年代,感受交大师生的满腔热血和赤诚之心。

        “1937年抗战爆发后,交通大学迁到上海法租界继续办学。1940年秋,交大分校在重庆小龙坎成立;1942年10月,重庆分校移址九龙坡,上升为总校,学校逐渐扩充为电机、机械、土木、航空、造船等9个系、2个专修科、1个电信研究所,成为囊括“陆海空”学科门类齐全的工科大学,师生将近2000人,成为大后方高等工程教育的重镇。从1940年10月建成小龙坎分校到1946年8月最后一批师生离校返沪,交大师生前后在重庆待了将近6年。”上海交大党史校史研究室主任盛懿介绍说,虽然当时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但是却是近120年交大发展历程中一段重要的历史华章,交大研究生教育发源于此,交大航空、造船工程也发端于此,更是从这里走出了20位院士,“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国际著名流体力学家吴耀祖等都曾在交大渝校求学,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中国自动化开拓者张钟俊院士也曾在这里任教。更重要的是,交大与迁渝的中央大学、本地重庆大学等高校一起,成为全国高校的重镇,促进了抗战期间重庆成为全国文教中心;为推进我国高等教育与国民经济紧密结合,促进大后方经济开放、国防、重工业建设都做出了重要贡献。

        办学旧址见证了交大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峥嵘岁月。经过上海交大校史研究人员与重庆校友会的查考,确认了抗战期间交通大学重庆办学旧址就在如今的(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黄桷坪校区。因此,上海交大、西安交大与四川美院商定在黄桷坪校区共建交通大学重庆办学旧址纪念雕塑,由原(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院长罗中立教授亲自担纲整体设计,并由原(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院长、著名雕塑家叶毓山教授为纪念雕塑题字;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的重庆校友会则在交大办学旧址上建立了一座“饮水思源”碑,寄托校友们的感恩情怀。

        新老校友温故交大求学时光

        “初到九龙坡,除同来的一位燕大同学外,一人不识。这位燕大同学不甘寂寞,两个月后便离去了。到九龙坡时,已开课一月左右,一门重要课程‘材料力学’由王达时先生教课。我除去要补交留下的作业外,还要应付每两周一次的小考。至今尚记得在桐油灯暗暗的灯光下,在类似手纸的作业纸上做习题。回宿舍时戴上斗笠,一手提桐油灯,一手拎着布包。校园的小路坡陡路滑,我在毛毛小雨中一走一滑,天黑如漆,桐油灯多半已被吹灭。这样的日子长达数月,我一世难忘。”在上海交大新近出版的《交通大学师生抗战回忆录》一书当中,老校友胡世平回忆了自己在渝校求学时艰苦又难忘的经历。在12月8日的渝校旧址纪念碑揭幕仪式上,100余位交大新老校友从全国各地来到重庆,一起缅怀渝校岁月,温故求学时光。

        据上海交大重庆校友会秘书长陈卓介绍,听说纪念碑落成的消息,当年从交大渝校毕业的老校友都很想亲自来看看当年求学的地方,可惜老校友们都已过耄耋之年,碍于路途遥远,有些校友没能来到重庆。“校友们对交大渝校的感情和印象非常深,我们曾经向北京航天航空学院郭可谦老学长确认这里是不是交大渝校旧址,郭老是当年交大渝校航空系的毕业生,如今都90岁了,还清楚地记得当时校舍的样子,很确定地告诉我们,这里就是当年的渝校。这次来参加揭幕仪式的校友虽然年龄跨度很大,但大家都是从交大毕业的,所以见面时感到很亲切。”

        抗战特展讲述烽火中弦歌不辍的交通大学

        抗战时期,交通大学徐家汇校园被日寇强占,学校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在环境恶劣、经费短缺的情况下,沪渝两地交大师生依然弦歌不辍,并走向抗战前线,为民族存亡做出了贡献。12月8日与交大渝校旧址纪念碑揭幕仪式同时举行的“烽火连天 弦歌不辍——交大人的抗战特展”,展示了从交大建校到抗战爆发后被迫迁至上海法租界、在重庆办学、沪渝两地师生复员徐汇校园三段历程,重现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的交大记忆和重庆记忆。
“这次展览中,有很多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档案资料是头一次披露,这些资料记录了抗战时期交大师生为挽救民族危亡所做出的努力,我们希望能够真实地再现那段历史,为大家讲述一段满怀豪情的交大故事。”盛懿介绍说。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续写黄桷坪新的辉煌

        1950年7月,原西北军政大学艺术学院骨干南下重庆,落脚重庆九龙坡黄桷坪交大渝校旧址,筹办西南人民艺术学院。1953年全国院系调整,西南人民艺术学院美术系与成都艺术专科学校绘画科、应用艺术科合并,在黄桷坪西南人民艺术学院旧址成立西南美术专科学校,1959年更名为(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成为当时全国五大美术院校之一。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扎根黄桷坪办学65年,坚持“贴近生活,服务人民;知能并重,奖掖新人;开放兼容,与时俱进”的办学理念,为新中国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创造了一大批艺术精品,成为新中国美术史上不可旁绕的存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沈福文教授的漆画作品、李有行教授的水粉画教学体系,成为全国美术院校工艺美术学科专业学习借鉴的典范;六十年代,雕塑系师生创作的大型群雕《收租院》被誉为我国“雕塑史上的革命”;七十年代后,叶毓山教授创作的毛主席纪念堂的《毛泽东坐像》雕塑、主持创作的松潘《红军长征纪念碑》组雕、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纪念碑群雕等;八十年代,以罗中立创作的油画《父亲》为代表的一大批反映乡土文化、伤痕艺术的油画作品,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里程碑;九十年代,学校当代艺术理论研究和美术批评异军突起,形成了学校美术史论研究的学术特色,并在美术界产生深远影响。近年来,学校老中青三代艺术家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创作与拍卖市场前沿,产生了许多中国当代艺术领军人物和标王级的人物,继续谱写黄桷坪神话。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的黄桷坪办学,还通过企业形象战略策划、品牌塑造、产品开发、生态设计、城市建设、影视动画创作等方面的努力,为地方经济建设和创意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一步扩大了学校的社会影响,巩固了学校的学术地位。

        目前,重庆黄桷坪108号作为(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办学的根据地,依然有着良好的办学条件,办有公共艺术学院,拥有市级重庆当代美术馆和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等重要的艺术展览和创作机构,保持着黄桷坪的艺术、教育和文化的生机与活力。


责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