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26日,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教授钟飙、学院研究生第一党支部书记李莹,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宋文慧带领学生20余人赴湖南省张家界市开展“奇观常态 以文促化——张家界艺创美育工作坊”,工作坊特邀著名纪录片导演、制片人张克明担任指导教师。
本次工作坊将外出写生实践与“大思政课”有机结合,从大视野、大历史、大体系三维视角出发,教育引导学生用艺术点亮城市文化新空间、赋能城市发展新形态、激活城市文旅新动能,着力培育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全球视野、树立大局意识的时代新人。
“传统写生+在地创作”,用艺术点亮城市文化新空间
工作坊参观考察世界自然遗产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级人文古镇芙蓉古镇,通过社会调研、田野考察拓展视野,引导学生感知和思考文化问题,用艺术的方式表达视觉文化现象,以视觉日志的方式承载感受,探寻传统积淀与当代艺术从不同生态位建设人文生态链的方式,同时对传统外出写生实践教学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与探索。
4月26日,“奇观常态‘岩语间’——5所高等院校在地创作展暨张家界大地艺术节”启动,活动由工作坊发起,中共张家界市委宣传部、张家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武汉纺织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张家界学院、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协办。本次活动的举办教育引导学生融合岩语间艺术民宿现场环境进行在地艺术创作,通过传统文化、当代艺术、博物馆文化等形式,探索传统绘画媒介的边界与跨域,思考艺术激发城市内生动力和城市公共空间活力的多元可能。
“校际交流+城市规划”,用艺术赋能城市发展新形态
为拓展学校艺创美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径,探索建构人文艺术生态与自然天工的关系,助力张家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建设。
4月16日,“(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张家界学院美育工作座谈会”在张家界学院举办。座谈会上,双方就学院历史、发展现状、学科建设、油画艺术创作、乡村美育实践等方面交流美术教育经验。
4月20日,中国中湖艺术小镇研讨会,工作坊师生与张家界中湖区政府、镇政府、村政府就艺术赋能武陵源区作了深入交流。座谈会围绕中湖艺术小镇发展策略,聚焦“如何吸引艺术家、如何让艺术家在中湖驻留、艺术家能为中湖带来什么”三个关键问题,讨论了艺术赋能张家界的迫切性及可行性方案,如政府支持下的艺术家驻留计划、打通艺术作品的销售链、校企地联合打造人文艺术生态环境、面向外国游客的艺术产品输出和文化交流等,共商中湖艺术小镇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探寻学校艺创美育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新路径,着力构建张家界充满活力的艺术市场和艺术生态,推动张家界成为艺术和文化的新高地。
4月25日,工作坊师生通过参观考察、座谈交流、学术讲座多种形式与张家界学院、吉首大学美术学院、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雨露学校开展校际交流。
“文化传承+国际互鉴”,用艺术激活城市文旅新动能
外出实践教学期间,工作坊师生参观了张家界最大的文创园和美术馆军声砂石画文创园,该文创园每年接待60万外国游客,砂石画和文创产品热销。
工作坊师生从艺术属性、材料技法、作品风格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了解砂石画艺术及文创产业发展情况,同学们拿起画笔,挥洒砂粒,将当代艺术用砂石画的民间工艺转化为中外游客喜闻乐见的艺术,以文化传承讲好中国故事,以媒介共通凝聚文明共识,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工作坊学生曹琬琹认为,“砂石画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是我们了解过去,了解一座城市的重要媒介”。
工作坊师生参观了大庸古城世界自然遗产影像馆及正在展出的张家界世界遗产摄影展,并与外国游客进行艺术交流,教育引导学生了解艺术作为跨越国家、种族、宗教的差别与壁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文化载体,立足全球视野,思考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当代价值。
工作坊师生还参观了非遗蜡染的制作现场,调研目前蜡染传承的现状与困境,与参加非遗学习的小朋友展开互动交流,通过观摩蜡染的制作过程感受到传统技艺的朴实艳丽之美,思考与关注非遗保护与传承。
工作坊师生看望了张家界市永定区“00”后油画艺术爱好者“拐杖女孩”陈晓如。一根拐杖、一支画笔、一张画板,就是她的世界。虽然艺术之路异常艰难,但她凭借坚强的意志和执着的追求,自学油画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钟飙向陈晓如赠送了学校造型艺术学院油画系的学习材料,鼓励她满怀好奇地在更加广阔的艺术视野中去求索,去创造、收获自己幸福的人生。
本次工作坊实践活动,体现了造型艺术学院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通过“传统写生+在地创作”“校际交流+城市规划”“文化传承+国际互鉴”,探索艺术点亮城市文化新空间、赋能城市发展新形态、激活城市文旅新动能的“川美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