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要闻
艺术人文学院召开“艺术与文化遗产”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3日 17:32   作者:   来源:    浏览:

10月11日,“艺术与文化遗产”学科专业建设研讨会在艺术人文学院会议室举办。本次研讨会是在艺术学科建设背景下,结合学院大学科发展要求、贯通学校人才资源,建构理论主阵地的汇聚研讨。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学术院长孙冬宁,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展示研究中心(华南)基地学术委员会主任、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原一级巡视员陈杭,广东轻工非遗学院执行院长桂元龙、艺术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茂森、院长王天祥,学院教师和校内从事文化遗产相关研究的教师参加会议。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董虹霞主持。

学院党总支书记杨茂森代表学院对指导专家的到来表示感谢和欢迎。他说明了召开会议的初衷,向与会者介绍了下一步学院发展的定位、具体工作任务,在新格局、新生态、新要求下,学院结构性调整必要性、学科建设的紧迫性、以及人才培养改革的要求,希望通过专家们讨论和献计献策,找到“艺术与文化遗产”学科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找到适合学院发展路径和方法。

院长王天祥从学科专业建设路径的维度,介绍了学院在“艺术与文化遗产”方向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学科特色、学术脉络和建设路径等方面内容,提出“艺术与文化遗产”学科专业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本体与活化、区域性与当代性有机结合的思考。

桂元龙教授介绍了广东轻工非遗学院的建设背景、特点和发展历程,强调了职业教育的逻辑和特色,以及与大湾区产业的紧密联系,展示了学院在数字创意教育方面的优势和贡献,分享了学院在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和传播方面的项目和案例,与地方政府、企业、传承人和其他高校的合作和交流。

陈杭巡视员用“三个想到”与“三个没想到”开场,引发与会者共鸣。她提出建议:一是要明确学科专业的定位和功能,找出自己的优势和特色,突出自己的差异性和影响力;二是要进行市场分析和需求调研,与学校领导、地方政府、企业、传承人等各方沟通协调,争取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最后,她提出了打造平台的建议,利用重庆的地理优势和学院资源,进行跨地区、跨学科、跨行业的合作交流,为学科建设提供更多的支持和机会。

孙冬宁主任指出,今天的会议是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上的重要指示精神的一次践行,也是探讨非遗学科专业建设的一次机会。他建议:学院要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利用重庆的地理优势和文化资源,打造一个非遗教育的品牌和旗号。抓好两个着力点,一个是非遗系统性保护,一个是各民族传统手工艺保护。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和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角度出发,寻找研究课题和项目内容,结合乡村振兴和人民美好生活的需求。作好三个“研”:一个是学术研究,一个是研修培训,一个是非遗研发。从理论到实践,从本体到个案,从大到小,做好非遗专业建设的各个方面。聚焦四个区域:成渝双城、长江流域、陆海新通道、一带一路。抓好切入点:抓硕士带两端。围绕三类非遗实践。在北京和广东建设合作平台。

会议进入讨论交流环节。与会者围绕“艺术与文化遗产”学科专业建设的相关问题进行发言和交流,提出看法和建议。指导专家也针对讨论问题进行了耐心的解答和指导。王天祥对专家们的指导和支持、同事们的积极参与讨论予以感谢,并从政治站位有价值高度,学科建设有路径清晰度、学术视野有融通的广度、合作交流有亲密度四个方面作总结。会议在热烈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本次研讨会是艺术人文学院作为艺术学学科牵头单位,持续推进和深化学科建设的重要举措,旨在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艺术与文化遗产”学科专业的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为赓续中华优秀文脉,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发展与创新性转化做出积极贡献。

(图:杨金良)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