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2日,艺术人文学院组织召开艺术学学科专业建设座谈交流会。会议由艺术人文学院院长王天祥主持。为真实、有效、深入地把握现状、找准问题,座谈交流会分艺术史论、艺术管理与批评、艺术与文化遗产三组进行,持续一整天。艺术人文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杨茂森,艺术人文学院全体教师,艺术学学科相关理论教师参加会议。
会议初始,王天祥从找准定位、问题导向、方向凝练、建设路径四个方面,向参会人员分析了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内容、目标与方法,并提出建设构想。他提出,作为学校艺术学学科牵头单位,艺术人文学院在类型定位上,要实现从教学型迈向研究教学型学院;在目标定位上,艺术学学科要建设成为学校理论建设主阵地、中国艺术学理论新高地。具体任务方面,要建设“艺术学”大理论学科,“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王天祥按照上一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中的要求,分析了现阶段艺术学学科在高层次理论成果、高层次理论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不足,指出要以问题为导向,补足建强。他提出,(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艺术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赋予“区域性”“实践性”“当代性”三个特性以新的内涵:塑造“区域性——建构大西部视野”“实践性——建构新现实话语”“当代性——实现跨学科融合”的学科特色。最后提出,艺术学学科建设的路径,从凝练学科方向、聚集学术团队、培育学术项目、发表学术成果、申报学术奖项、开展人才培养、推动学术交流、搭建学术平台、推动成果转化等维度,系统化展开建设工作。
在艺术史论方向的交流会上,老师们讨论热烈,重点剖析理论成果贡献度不高的问题。通过分析认为:青年教师本科教学课程头绪多、新课程备课任务重等问题,导致博士期间积累成果缺乏时间转化,课程教学也未及时沉淀为教学和科研成果。教师们在科研项目申报方面,未能有效将个人研究兴趣和社会重大急需有机结合。大家认为,通过优化培养方案,降低总体学分和教师工作量,能为老师们科研有效释放时间。通过有组织的科研,在学科方向、研究选题、团队协作、文本打磨等方面协同推进,能有力提升科研成果的产出率。
在艺术与文化遗产方向的交流会上,讨论更加聚焦学科方向凝练,提出进一步构筑艺术与文化遗产“(以巴蜀石刻为中心的)线路遗产”“艺术遗产与社区发展”“遗产数字活化”三大重点发展方向的构想。在讨论过程中,也提出了现有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难以形成有效共进的学术团队。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板块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科研成果转化问题上,参会教师认为要明确定位,顶层设计,做好前期规划。面临具体科研任务,要孵化组建学术团队,共同形成优秀成果。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本硕博”贯穿,体系化思考培养内容和方法。
在艺术管理与批评方向的交流会上,老师们主要围绕专业方向定位、科研成果转换、学术团队建设等方面,讨论了教师个人学术发展目标与学科整体发展方向的具体问题。讨论指出,本学科方向,一条脉络可以批评带策展,突出理论底色;一条脉络可强化实践带动,聚焦产业前沿。会议深入讨论了如何解决策划实践到成果转化,如何跨学科、跨院系、跨院校实现师资与科研队伍的资源整合等问题。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艺术人文学院坚持问计于师生,广泛开展校内外调研。在座谈交流会总结环节,杨茂森指出: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势在必行!学校党委支持艺术人文学院大胆闯、大胆改、大胆创,为实现新定位、新目标而努力。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艺术人文学院将拟定改革方案,全力为建设中国新艺术学理论高地而努力。
(图:周贝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