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要闻
“静音的学霸”——公共艺术学院2023级新生王玺宁的求艺路
发布时间:2023年09月15日 18:43   作者:古敏、唐梦茜   来源:公共艺术学院    浏览:

9月14日是(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2023级新生报到日,黄桷坪校区迎来一枚特殊的小萌新——王玺宁。“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听力障碍并不能困住我,靠自己的努力和家人的帮助,一样能逐梦艺海,奋勇向前。”在报到现场,王玺宁对辅导员和志愿者说。

王玺宁来自高考大省河南省,内敛腼腆,温文尔雅,礼貌谦逊。他刚出生几个月,就查出双耳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热闹的世界对他而言犹如开启了静音模式。家人多地求医,最后去北京做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但限于当时的技术,加上先天内听道发育不全,至今,王玺宁只有左边耳朵能听到片段的声音,但无法准确辨别全部内容。

人工耳蜗仅仅是让王玺宁可以听到外面的声音,更重要的是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王玺宁的母亲带着他练习普通话,经过一系列复杂的步骤,王玺宁学会了基础发音。日常的交流中,王玺宁通过读唇语来“听”,加上手机声音转文字的软件,大部分交流是以文字为主。

开始上学后,因听力障碍,很难与同学和老师沟通。繁重的学业和升学的压力,让他无暇顾及。高考后,他又开始有时间进行系统普通话练习,通过日复一日的语言康复训练,虽然他的发音依然不完美,但能够感知外面缤纷的世界,与他人进行交流,通过语言学习知识,他已经感到了莫大的幸福。

162B0

当问起上学时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时,王玺宁轻描淡写地说“在上学期间,其实很多事情都蛮印象深刻,比如因为交流不畅造成的许多困难,但也都慢慢克服了”。在王玺宁看来,自己“特别幸运”,求学路上“得到太多人的帮助”。从小学到高中,他常常被安排在第一排正对着老师的位置,看着老师的口型,并配合着人工耳蜗的微弱声音来获取知识,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大部分内容靠自学,很多知识自己先弄懂,不懂的再去微信问老师。还有一些因为听不见而遗漏的知识,就自己课后补回来。”

4A9EE

“线上的校考是如何克服的?”“我当时申请了川美的绿色通道。考试边上有一个陪考的家人看着,如果有什么指令会动作提醒我。”王玺宁简短的回答里充满了对(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的感激,即使不太会表达,也可以感受到他深深的谢意。

当王玺宁的母亲提起孩子这么多年的求学路时,眼眶湿润,既为奋力自强的孩子自豪和欣慰,也为孩子付出的辛苦和汗水揪心和心疼,她提到川美校招绿色通道,感谢学校的周到安排和全程服务,她回忆起看到录取消息时的喜极而泣,王玺宁在一旁看到手机语音软件转换的妈妈所说的话,面露微笑,用不流畅的普通话断断续续地说:轻舟已过万重山。

志愿者说这名学霸身上有一种岁月静好的力量,他从不抱怨不公,也不期待他人的特殊对待,对这个世界都充满了善意。王玺宁回答:“是因为这个世界对我同样是善意,我一路走来离不开很多人的帮助。”

在知道王玺宁的事迹后,公共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张坤代表学院领导班子走访了王玺宁寝室,询问了他生活和学习的基本情况,并向学工办和教务办分别说明该生的情况,让学生及家长放心,学院将充分调动各部门资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全方位全过程为王玺宁提供保障,确保王玺宁在川美求学一路坦途。

这位川美公共艺术学院的“静音学霸”王玺宁,身体力行地告诉人们,先天的不足可以由后天的努力力挽狂澜,即使是身处近乎寂静的世界,也一样可以遨游知识的海洋。在他身上可以看到川美铿锵有力的校训熠熠生辉——“志于道,游于艺”。相信未来这位坚强勇敢的静音学霸,会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的大舞台上用艺术之笔画出最美的人生画卷。

(图:唐梦茜、李欣然)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