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要闻
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开展“以美为媒,守绘乡村美好生活”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4日 23:21   作者:蒋智丽、韩平   来源: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    浏览:

党的二十大强调“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新时代新征程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为了不断探索“思政+艺术”融合的新方式,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由“重庆市辅导员工作室—蒋智丽工作室”发起,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郭辉、团总支书记蒋智丽带队,于7月6日至10日,赴潼南区,开展了为期5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潼南区乡村振兴局黄亚雄副局长对川美团队表示了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黄亚雄表示,实践团队本次策划的“美丽庭院”主题活动,对解决人居环境改造的瓶颈问题,提升乡村的美感和生活质量具有十分积极作用;“乡村美育”主题活动,进一步丰富了乡村青少年暑假文化生活,增强其文化艺术素养;“守绘地图”主题活动将儿童的环境健康安全问题有效地从城市延伸到乡村,对潼南乡村的全面发展与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美丽庭院”助力乡建:实践团体成员先后前往桂林街道小舟村、大佛街道前进村、梓潼街道李台村、五郎村、双江镇金龙社区等开展“美丽庭院”调研活动,活动主要对村落进行踩点,当地资源进行挖掘,对乡村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收集与整理。

在李台村开设的座谈会上,村支书陈富圣娓娓展述了村庄基本情况及“旭日东升”振兴计划的宏伟蓝图,计划以东升片区的生态环境优势结合当地茶、菌、稻特产,打造独有品牌。蒋智丽表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引进、创意驱动,本次实践活动希冀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助力乡村振兴,扎根乡村,投身乡村发展事业,是当代青年的必修课,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培养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新时代好青年重要举措。随后,团队成员各抒己见,提出村庄规划改造的初步想法。

“守绘地图”护航安全:团队成员在村庄安全隐患地区进行调研考察的基础上,绘制地图,开启服务乡村儿童友好性建设的新探索。

“乡村美育”携手共进:沃濯审美之木,润育心灵之美。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联合潼南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一系列“乡村美育”课程,服务了130余名乡村儿童,受到了小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失落的文明》通过讲解三星堆青铜人像,提取几何元素和传统纹饰,引导小朋友进行艺术创作。小朋友们在画纸上绘制出自己的“青铜面具”。《暑期安全-防溺水》介绍了溺水自救指南、抽筋解决方法等,引导小朋友们对危险区的思考和认识,创作安全警示标识。《设之为染》通过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扎染工艺,以视频展示、课案讲解、动手实践的方式,激发小朋友们对非遗传统技艺的兴趣。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本次活动是艺术走进乡村的生动实践,对于引导乡村儿童美学启蒙,传承非遗技艺,传播优秀文化遗产,增强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具有深远意义。

缅怀先烈,继承红色基因:为落实爱国主义教育,追寻红色记忆,重温革命先辈的奋斗历程,进一步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精神,团队赴潼南区杨尚昆故居进行参观学习。

杨尚昆故居又名“四知堂”,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建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杨尚昆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国家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献身革命七十余年,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爱戴,对同学们具有极其深厚的红色影响力,本次考察让同学们对红色文化体会更加深刻,是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的重要体现。同学们纷纷表示,杨氏家族能够不沉溺于富庶生活,全心投身革命事业,为新中国成立和富强祖国建设鞠躬尽瘁,值得世人学习。新时代青年所拥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一代代杨尚昆同志式的共产党员长期努力,艰苦奋斗得来的结晶,应当继承红色基因,将迎难而上、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活动期间,实践团队围绕“以美为媒,守绘乡村美好生活”的主题进行了深化和延伸,有效地验证了专业教学和实践活动是否符合社会需求,通过本次实践同学们也对党和国家乡村振兴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对革命先辈勤劳勇敢、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有了更加深切的体会和感受,对肩上的重担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此次活动也是建筑与环境艺术学院开展主题教育实践调研,打造“红岩先锋 双带双创”的一次重要举措。

(图:夏堞、马俊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