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美要闻
造型艺术学院举行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0日 20:03   作者:李莹、曾雨馨   来源:造型艺术学院    浏览:

7月7日下午,造型艺术学院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绘画楼HB208教室召开。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付继红,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娄金参加本次出征仪式,学院团总支书记、辅导员熊海霞,辅导员李莹、龚梁及各实践团队学生共20余人到场。出征仪式由熊海霞主持。

熊海霞强调了本次实践活动的总体要求,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发挥共青团作为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作用,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李莹传达了研究生暑期实践活动的基本要求,第一,应重视安全问题,服从学院及实践地管理规定,认真学习安全知识,确保团队及个人人身财产安全。第二,应强化问题导向,依托学院研究生课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乡村振兴工作站等资源,以社会实践代替开展研究生工作坊,将社会实践与校园课堂紧密结合,在丰富个人知识素养的同时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第三,应注重成果整理,量化考核,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实践与宣传工作,推动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高质量发展。

三支实践团队志愿者代表分别发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藏区宣传实践团队”志愿者代表王哲表示,团队计划带着70张作品走进藏区,用直观生动的艺术作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讲清楚、讲明白,让藏族同胞看得懂、能领会、可落实,实现党中央的意图和目标,促进民族交流,增进民族感情,发挥美术学学科特色,用艺术讲活党史故事,引导百姓在艺术的浸润中牢记党的初心使命,明确前进方向。“从三星堆到数字木刻——研究生暑期艺创社会实践项目”志愿者代表刘言表示,团队将立足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依托川渝古老文化基石:三星堆文化,以传统活化为核心完成艺创文旅的思考。她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团队将团结协作,奋力拼搏,积极主动在本次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知识内化,在奉献中磨砺品格,成就自我,并谨记将安全放在首位,遵守团队纪律性,注意言行举止,树立良好形象,全力以赴完成实践活动。“美遇-长江社区美育实践团队”志愿者代表赵兰表示,团队即将前往上海浦东新区进行为期5天的社会实践。在理论层面,团队将邀请社区枢纽站创始人王南溟,上海大学社会学院教授耿敬,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馆长马琳进行社区艺术与社区美育相关的主题分享,并联动大鱼营造工作室,了解学习其进行社区营造的方式方法。在实践层面,团队将对当地社区进行调研,认识和了解社区,发现社区现存问题,发掘社区资源,产出实物作品、影像作品和社区美育实践方案,践行以艺术赋能社会的使命担当。

实践团队指导教师娄金发言。娄金首先表达了对同学们的期望,希望同学们珍惜这次机会,思考让艺术回归现实、赋能社会的核心议题,并坚守问题导向,从个人兴趣与实际语境出发,发掘创作出发点,产出高质量成果。他进一步提出对同学们的要求,一方面,要把作品放在艺术史发展的末端,让艺术从校园的“小课堂”走向社会的“大课堂”,让作品在真实的社会场域中生成,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力量;另一方面,要遵循艺术规律,思考如何将艺术语言媒介与个人兴趣和问题意识有机结合,形成整体,使作品在实践考察中自然生长,实现项目整体性,为自己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出征仪式临近尾声,付继红为三支实践团队授旗,各实践团队队长分别上台接受授旗。

造型艺术学院2023年大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暨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7月8日全面启动。本次实践活动注重项目指导、培育和建设的层次化、类别化,着力发挥一体推进、全面发展的工作实效,教育引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领悟党的领导、领袖领航、制度优势、人民力量的关键作用,立足时代、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在实践中践行青春使命,在服务中彰显青春价值。持续探索“艺术+思政”育人模式品牌建设,充分发挥美术学学科专业特色优势,在社会大课堂中讲好“大思政课”。

(图:毕国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