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界
重庆晚报:川美副院长56岁首次开个展“就算到了80岁我还是学生”
发布时间:2014年10月15日 17:09   作者:佚名   来源:未知    浏览:

9月底,《情凝沃土—侯宝川风景油画写生作品展》在市文联美术馆展出,展出的68幅写生作品里,创作时间跨度长达30年。侯宝川,56岁,当代知名油画家、(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副院长。这一次,竟是他首次举办个人画展。

“宝川不才,几十岁第一次办个展。为什么?因为我翅膀还没长硬,一直在学习路上。”昨日,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虎溪公社工作室里,侯宝川说出这句话时,表情像个小学生。

画家侯宝川

大凉山是永恒创作主题

阳光从高高的窗子照进工作室,沿墙而立的油画少了几分凝重,多了几分生动。侯宝川的画本身就是凝重而生动的,凝重的是画里剪不断的乡愁,生动的是乡愁在不同阶段的技法表达。“大凉山是我创作永恒的主题,乡土和乡愁是我从未偏离过的主线。”侯宝川说。

侯宝川出生在成都,1岁时便跟随父亲到凉山彝族自治州生活,直至少年。在凉山,看似蛮荒,实则充满生机的风景;天性淳朴,生命力极强的彝族同胞,成为他生命中最浓重的记忆。由于父亲是凉山州文化馆第一任馆长,他有机会接触到很多艺术家,从小的熏陶让他爱上艺术,也让他开始用画笔礼赞凉山的景与人。

从上世纪90年代至今,侯宝川开始以大凉山为素材,创作了大量风景作品。回顾30余年的创作,可以看出三个阶段的变化。早期,讲究平面装饰效果,有版画风格;中期,讲究色彩对比,笔触粗犷有力,肌理厚重斑驳;而今,则是在做减法,绘画语言更单纯、简洁,充满灵动的诗意。

“不管技法如何变化,对大凉山的热爱不变。现在,每年我都会回大凉山三四次,每一次都能从那里汲取新的灵感。”侯宝川说。

学生侯宝川

连考6年才考上川美

侯宝川的工作室里,除了上百幅油画作品,还保存着两幅画:一张是刚进入川美时,他画的第一幅油画。另一张是去年大学同学进校30年聚会,著名艺术家、当年侯宝川的班主任张晓刚为全班同学速写的一张全家福。

“当年一门心思考川美,考了整整6年才进来,竞争之惨烈!”回忆起当年考试的场景,侯宝川笑起来。

1977年恢复高考,消息一出,在荣昌县一所工厂子弟校当美术老师的侯宝川立马收拾行李到重庆赶考。一到黄桷坪,他有些傻眼—考生人山人海,从校园里排到大街上。和自学画画的自己不同,不少考生在主城受过专业训练,功底扎实得多。几千名考生,只招几十人,哪里有希望?

最惨烈的是第一关初试,考生拿一张自己的画给老师看,老师觉得不错,发个复试证,才能进入下一步现场复试。侯宝川拿着自己画的一张工农兵水粉画,看着看画的老师手忙脚乱,有时根本来不及细看。画只打开一角,老师口中已经高喊:“明年春暖花开,带上你的画再来……”

第一年,失败;第二年,失败;第三年,依然失败。侯宝川回到学校,除了上课,其余时间都泡在画室里拼命画。累了,一件雨衣裹身,倒头就睡;醒了,吃几口饭,接着画。“为啥是雨衣裹身?挡风,颜料弄脏了又不用洗,能省出更多时间画画。”侯宝川说。

1983年,25岁的侯宝川考上(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美术教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

教师侯宝川

爱艺术就要耐得住寂寞

如今回忆起当年挤独木桥进川美的往事,侯宝川时而大笑,时而沉吟。大凉山的成长经历,追寻艺术的艰难过程,带给他的似乎只有两种东西—坚持与初心(即最初想法)。

这两个词,正好可以解释侯宝川画画四十余年才首次举办个展的原因。“个展早办晚办不重要,好作品够了,才会水到渠成。”侯宝川说,“艺术家对艺术要有敬畏之心,要踏踏实实地去搞创作,爱艺术,就要耐得住寂寞,才能厚积薄发。”

10月31日,“以心观境”侯宝川油画作品展将在四川博物院启幕。重庆科技学院人文艺术学院教师郭峰是展览策划团队成员之一,他是侯宝川的学生,从十余年来亦师亦友的这位恩师身上,他学到的很多。


他说,当年在川美黄桷坪老校区,侯宝川既要担任行政职务,又要搞创作,只能拼命挤时间画画。大楼晚上12点关电梯,侯宝川长期画到凌晨两三点,再从13楼的画室走楼梯下楼。“整个大楼都能听到侯老师唱着帕瓦罗蒂下楼的歌声。”

今年夏天,侯宝川去俄罗斯访问学习,见到了86岁高龄的画家西多洛夫。在画室里,这位老画家静坐一幅油画前,久久思考,不肯轻易下笔。交谈中他得知,老画家面前的这幅油画,已经画了整整30年,还未完工。

“艺无止境这句话是最没错的,所以就算到80岁,我还是学生。”侯宝川说,这句话,他也送给想要报考川美,对艺术有追求的学生们。

来源:重庆晚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