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视界
中国载人航天公众号:设计者谭昊瑜 | 揭秘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理念
发布时间:2023年10月19日 15:59   作者:   来源:    浏览: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是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任务标识中,唯一一个由高校学生执笔设计并被选用的作品。在任务即将来临之际,特邀此次任务标识设计者、(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研究生谭昊瑜分享任务标识的设计理念和心路历程。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者谭昊瑜

一些感受探索浩瀚宇宙,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我清晰地记得每一次坐在电视机前倒数,观看飞船发射时内心激动又澎湃的心情。今年发射的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和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任务标识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第一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的任务标识,看到这个征集时,作为一名学生,我对能够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既怀有期待,又有一些忐忑。当时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去投稿的,并要求自己尽量做到最好。(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设计学院对我们的创作投稿给予很大支持,专门组织指导教师团队给予了深入指导。

当得知自己设计的标识被选中后,我心情非常激动,也很惊喜,感觉自己的设计得到了认可,这极大地鼓舞了我,让我在学习的道路上更有信心,努力去做出更多有意义的设计。希望我的例子也能鼓励到更多同学能够积极参与进来,为人民,社会和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标识设计理念

在设计调研阶段,我深入研究了国内历次载人航天任务标识以及国外相关航天任务标识,对航天标识的设计风格、信息传达、元素使用等有了系统的认识,明确了以“庄重大气、蓬勃向上”作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主要设计方向。

在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过程中,我将“星空”“地球”“空间站”以及“飞船尾焰”作为标识中的主要元素。为了能够更加准确地表达任务及空间站构型特征,我在指导教师团队的帮助下,系统梳理了空间站从建造到完成的历次构型变化,也渐渐熟悉了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关系,最终,我能够通过直观的图形语言展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后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对接,并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的状态。

我认为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最大的设计亮点在于任务编号“17”。在任务编号的表现手法上,我经过多次尝试,最终形成了将神舟十七号的尾焰形状和任务数字“17”进行结合的设计创意。这个喷发的尾焰,使画面整体呈现出一种喷涌上升的趋势,喻示着我们国家航天事业蒸蒸日上、蓬勃发展的势头。

在我最初设计的标识里,数字“17”并不在飞船尾焰部分。而是将“17”压在整个空间站后面。后来,我的指导老师给我了一些意见,如果“17”压在后面,层级看着会比较混乱,无法突出空间站和飞船的部分。所以,我就把它调整得层级更清晰。在多次调整的过程中时,我突然发现,这个尾焰部分好像可以用来把“17”突显出来,会显得层次比较清晰。同时,也会有视觉中心的点,这样一来,“17”就会比较显眼。

此外,在前期的调研中,我还发现之前的任务标识设计都不是对称的,我因此萌生了以“对称”为基础来进行创作的想法。“17”和飞船的设计搭配上能够呈现出一种“冲上云霄”的状态,而我在“17”两侧绘制的一些星星,同样有“向上升空”的整体效果。这样的设计,是我们对中国航天的美好祝福,也体现了我们中国航天正在蓬勃上升的趋势。

在标识的色彩搭配上,我将以代表“太空”的深蓝色为底色,以代表“中国”的红色为中心,显著的色彩对比使数字尾焰如火炬般醒目,通过搭配使用蓝与红这两种颜色致敬我心目中伟大的载人航天精神。

神十七标识是如何诞生的

结合我绘制的作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它的演变过程吧。

最初草稿

这一张是我在前期草稿阶段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的一个尝试。

过程稿

在修改阶段,我进一步细化了空间站和飞船的构型,也对构图、配色等方面进行了不同的尝试,收到了来自老师的反馈,自己对颜色也不满意,继续调整。

过程稿

进入修改阶段后期,我对标识进行了重新配色,重新调整构图,并萌发了将数字作为尾焰的想法,并适当缩小了空间站,突出当前任务主体飞船。此时,我仍然觉得整体尾焰数字结合部分不满意,继续调整。

任务标识最终提交版本

经过反复尝试以后,我选择了突出任务飞船和尾焰17部分,调整背景的星星配合飞船动态呈现出上升的感觉,修改了标识外环环绕的星星,线条加入粗细变化使之更具动感。完成,提交!

发射任务前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邀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设计者谭昊瑜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观看发射。同时,我们欢迎更多来自各行各业的航天爱好者踊跃参加后续的任务标识征集活动,激动人心的发射时刻等你来见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