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报道链接:https://wap.cqrb.cn/detail?classId=10&id=1370844
3月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2023年度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三次飞行任务标识。其中,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由(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视觉传达研一女生谭昊瑜完成。
▲谭昊瑜最终入选的作品。
3月23日,谭昊瑜接受重庆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自己从小就喜欢画画和设计,如果能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跟着火箭上天,登上中国空间站,会是人生一段“奇幻而美妙的旅程”。
学生想摘星射月
老师教他们造箭搭梯
此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任务标识。该征集活动于2月15日开始启动,3月6日结束,共收到来自全国500多家单位、组织和个人的1500余件投稿作品。而谭昊瑜所在的(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创作团队,就足足投稿了36套作品共108枚标识。
“很幸运,我能进入学校组织的创作设计团队。”谭昊瑜回忆说,今年2月15日,中国载人航天公众号发布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设计征集通知。了解这一情况后,学校立即动员学生参加,并迅速成立由五名老师组成的指导队伍,帮助学生参加此次设计征集。
胡永攀是指导老师之一。他说,报名的本科生、研究生都有,最后选定了10人的学生队伍。
“对于这种‘大国重器’的题材,没想到学生们都很有兴趣。”胡永攀说,标识设计涉及航天航空等领域,为此,学校组织了多学科的指导教师团队,不仅有数字媒体、视觉传达,还有来自工业设计方向的教师。“学生想摘星射月,我们便要教他们造箭搭梯,助力学生筑梦。”川美创作团队相关负责人说。
▲(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创作设计师生团队在讨论交流。学校供图
从构思到投稿
她仅用了11天时间
谭昊瑜是2月24号进入创作团队的。
她告诉记者,一开始,同学们热情洋溢,设计的作品可谓“天马行空”,但是在设计过程中很多学生对“空间站构型”概念不强,并不符合征集作品的要求。
为了少走弯路,指导老师带着学生团队深入分析了大量科普资料,理清了空间站从开始建造到建造完成整个过程的构型变化,了解了每个飞船对接口的位置、功能和名称,确保了所有标识中空间站构型的规范性。
“最初,我对航天航空知识一点不了解,完全是一个‘小白’。”为此,谭昊瑜查阅了大量飞船、火箭模型资料,比如,神舟十七号发射后与空间站核心舱对接后的形态,“天舟”系列货运飞船和“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形态区别在哪里;国内的航天标识和国外的航天标识各有什么特点等。
定好设计的风格后,谭昊瑜不断优化和细化设计方案,最终在3月6日,提交了三枚标识作品。从构思到投递,她仅用了11天时间。
在官方最终发布的版本中,谭昊瑜所设计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官方任务标识,采用居中均衡的构图方式,表现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七号对接空间站的前向端口;神舟飞船喷射的尾焰与数字“17”相结合,整个画面展现出向上勃发的视觉冲击力,寓意着我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有梦想,就要坚持”
出生在云南昆明的谭昊瑜,从小就喜欢画画,高二那年,她把目标盯准了(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她坦言,最开始,只是想找个离家近一点,饮食习惯和家乡差不多的学校。但后来在川美的学习,让她对设计这门学科产生了巨大兴趣,所以本科毕业后,选择在川美继续读研深造。
▲生活中的谭昊瑜。学校供图
据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将为最终获奖者颁发纪念证书,并安排赴发射场观摩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对此,谭昊瑜十分激动。她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很感谢这一段创作的‘旅程’,有梦想,就要坚持,希望未来的自己能继续努力,创作出更多好作品。”谭昊瑜说,设计和做人一样,想要什么就直接表达。做好了决定,就不要再想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