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道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1uS4pgggFhBXvXrEMemxYQ
5月27日,一年一度的“开放的六月”(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本科生毕业作品展将在川美大学城校区揭幕。近两年,川美的人才培养、艺术创作、思政教育等都引起了广泛关注。那么,川美的人才培养有何特色?川美师生的艺术创作有何亮点?
近日,“重庆发布对话大咖”走进(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院长、著名油画家庞茂琨的工作室,带你深入了解川美和庞茂琨的艺术创作。
川美的作品:接地气 有艺术家范儿
庞茂琨的工作室是什么样子?很多人都充满了好奇。
5月22日,庞茂琨在川美虎溪公社的工作室里,重庆发布看到,工作室里摆满了他的画作,墙壁上、画架上、地上……有的还墨迹未干。一架钢琴,一台电脑,似乎也印证了庞茂琨在古典与现代中的艺术探索。不过在各色颜料、画布中,我们也发现了牛肉干、糖、多肉植物……这是艺术家的另一面,颇为接地气。
于是,我们的话题从接地气开始。正如庞茂琨所说:“这是川美的一个血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个理念,那就是贴近生活。”川美的作品与中国社会发展进程密切相关,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川美就涌现出一大批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作品。
随着时代发展,川美也在尝试着融入新的元素,庞茂琨说:“今天,年轻人做着尝试,这也跟我们重庆所处地域、身为直辖市,处于国际大都市发展进程有关。重庆不只是经济在发展,文化也在不断创新。”
在他看来,川美就是跟随着重庆发展的脚步,汲取本土文化的养分,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发展进步。好多学生搜集的素材,也开始进入信息化、国际化,但不管艺术样式怎么变,跟本土文化相结合的特点没有变。
正因为川美的作品讲究思想性,而不是一味强调技术,所以更能被社会大众所认可和接受,“我们吸收很多新的东西,传递社会质感的内容,讲究陈述感,体现思想性,所以业界一致认为川美的作品有一种艺术家的范儿,很少学生腔。”庞茂琨说。
川美的育人:高素质 创新性 实践型
就在这个月初,庞茂琨在油画系的一场本科教学课在学校里引起了轰动,好多同学赶来围观拿着画笔示范的庞院长。
说到这里,庞茂琨笑了:“我以前上课就喜欢给学生示范,言传身教,让学生能进步更快一些。我的初衷不是让他们模仿我的风格,而是给他们讲艺术的比较,让他们有判断力,审美上有自己的观念,从而形成自己在创作上的方法论。”
在庞茂琨的理念里,“教学,不是让学生复制一个你,而是塑造一个他。就像高山,不能说老师是山顶,学生都是来支撑山顶的基础。我们是要把学生塑造成另一座高山,是要培育很多新的高山。”
川美的老师,不论在业界有多高的影响力,在学校里也是师生平等,“很多老师上课都没有距离感,很亲切,生活中也能玩到一起,经常一起交流。学生能直接接触到这些大腕,可以直接对等交流。教师也会觉得,只要你作品好就推荐你到一些画廊。我们教师宿舍也在学校里,教师不管领导、大咖都在学校,平时都能碰到,在食堂都能碰到。”
学习氛围轻松,但并不妨碍人才培养的高标准。“我们强调高素质,要求学生的知识储存量大,要具有国际化视野,我们也注重创新性的培养;另外就是强调实践性,人才要进入实战,参加各种展览,通过评价、奖励等机制,让学生得到体验,这样毕业后,能直接成为很实用的人才,很多川美的同学出去后就能担当重任。”
川美的院长:时刻保持专业水准
对庞茂琨来说,做川美院长和以前做艺术家的状态截然不同,“以前可以专心创作,现在需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学校的管理上,事无巨细什么都要管,人事、财务、甚至消防、财务都要汇总到我这里。还要参加各种学术活动,丰富学校的文化氛围……以前是‘肖像画’,现在是‘大场面’。”
工作室里的作品,有的已经完成,有的还在创作中,担任院长之后,他只能利用假期的时间,来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现在旅游、看电视都取消了,一有空就创作。”因为庞茂琨深知,作为一个专业院长,必须保持创作水准和活跃度,个人带动专业老师在学术上继续奋斗。
说到这里,庞茂琨起身走到了自己近期的作品前,“最近多数都是在创作与世界美术史的对话。我觉得今天到了建立自己文化自信的时代,有很多东西可以在大的视野上、历史上、纵向横向上有一个开阔的思考。”因此在这些古典代表作里,他植入自己,产生了新的意境。例如荷兰著名画家维米尔的经典画作《倒牛奶的女人》,画中女人在倒牛奶,庞茂琨坐在旁边喝牛奶,17世纪的欧洲妇女与21世纪的中国艺术家相遇于一张画布之上,从现在穿越到过去,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给人一种异常强烈的视觉冲击。这一系列的作品,他也将于今年6月在佛罗伦萨展出。
采访结束时,我们在工作室的一角看到了庞茂琨的一幅字。上面写着: “以一种包容的态度、开放的胸襟、国际的视野,鼓励每个人的自由选择,自由创造,发挥每个个体独立思考与不断创新的无穷能量。”
庞茂琨说,这是他作为院长的责任与担当,也是对川美学子最好的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