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光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第25讲
《唯一的光》
7月30日下午,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光艺术创新设计人才培养》第二十五次课程在(中国)有限责任韦德网站黄桷坪校区坦克库进行。本次课程《唯一的光》由光说故事文化创意有限公司创始人,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工作室主任、总照明设计师郑见伟主讲,授课内容以数据可视化和多通道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结合微电影《唯一的光》来探讨夜间旅游4.0新时代环境下的灯光微电影艺术创作语言。
“有一份热,发一份光,就令萤火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火炬”,郑见伟老师以鲁迅先生的诗开场,逐步对《唯一的光》影片中的灯光布景进行了解析。他提到做任何一件事都要有初心。所以,在贵州对留守儿童和老人进行帮助的扶贫项目---《智慧贵州,夜游扶贫》,不只是理想情怀或政治任务,而是一项充分结合灯光特性,研发人工智能数据可视化平台式的高科技创新。
接着,郑见伟老师从制作微电影的角度出发,谈到了“感人”是微电影制作的第一要义,其次是技术性和艺术性。比如:陈可辛导演的微电影《三分钟》,既给观众一个惊艳美丽的新世界,又有大胆与创新的拍摄技术,更有温情满满的感人画面。
郑见伟老师把学员们分成三个小组进行讨论与交流,要求学员们点评微电影《唯一的光》的优缺点,并需另找一部微电影进行对比分析和探讨。有学员点评到,应注重突出定格场景的画面性,精简微电影的故事情节。紧接着,学员们结合了海航集团、泰国、以及中国的微电影进行了讨论,谈到自然光作为光的一种,可以依据空间场景给人不同的感觉,而寻找和感受光是创作光艺术的灵感来源。
郑见伟老师给学员们布置了制作微电影的作业,让学员们分小组完成,通过具体的制作,更好地理解灯光微电影的艺术语言。
文:彭袁